已有1條回答
寶寶在出生以后,這個家庭會發生很大的改變,原來是家人之間互相關照,把重心放在工作和自身。在孩子的到來后,讓全家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了孩子的身上,尤其是母親,將自己的一切都奉獻給了孩子,家里真正偉大的人是母親。很多小孩子,在成年之后,不但沒有感激父母,還會對父母動手動腳。這使父母很傷心,父母對他們的行為感到不解。
為什么現在的孩子缺乏感恩?
1、父母過于溺愛孩子
一開始,他們很喜歡自己的父母,但是后來,他們養成了一種壞習慣,他們變得不會回報自己的父母,反而會認為父母對自己好這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如果哪一日,家長沒有好好地照料自己的子女,或是在一定程度上無法達到子女的要求,那么,子女就會產生一種父母虧欠自己的感覺。就是這樣的心態,才會讓他們對自己的家長有一種很惡劣的感覺。
2、父母的縱容
許多兒童在幼年時期并不懂得毆打他人的含義,他們只是為了娛樂而毆打家長,通過這種方式與家長進行交流。但是,孩子的做法是錯誤的,父母沒有及時的糾正,總是認為自己的小孩還太年輕,長大了就會改變。正是由于父母對父母的教育觀念的不正確,導致了他們的不受管束,使他們變得更加肆無忌憚,不懂得尊重父母。因此,小孩毆打家長,也是因為他們家長的放任。
3、父母影響
不能排除,孩子的行為是從父母這里言傳身教得來的。要是父母生活中,也經常會做出很多不懂感恩的行為,那么孩子勢必也會得其真傳。
很多父母不知道,自己才是孩子行為的“風向標”,總是以為只要將孩子送到學校,自己便完成了教育任務。
直到最后,孩子不斷犯錯時,才意識到原來父母的教育任務更重大。
怎樣才能培養出感恩的孩子?
1、給孩子合適的愛,才是真正的愛。
想要孩子有感恩之心,首先不能溺愛孩子。我們給孩子太多的愛,讓孩子覺得,父母什么都唾手可得,孩子就會沒有感恩之心。家長可以讓孩子適當了解,自己工作的辛苦。讓孩子參加適量的家庭勞動讓孩子懂得,沒有什么是可以不勞而獲的。
2、愛自己的父母,做孩子的榜樣。
老李今年70多歲了,有一兒一女,晚年生活非常幸福。兒女們經常說,爺爺奶奶在世的時候,父母對他們非常孝順。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美德,年輕人更應該發揚光大。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你的一言一行孩子都看在眼里,并深受影響。所以,如果爸爸媽媽不懂得尊重、孝敬老人,孩子又怎么能尊重你呢?
3、爸爸媽媽陪伴孩子,不僅僅需要時間,還要講究“質量”。
爸爸媽媽經常說,陪伴是給孩子最好的愛。也確實有許多父母,在繁忙的工作之外,盡量抽出時間來陪孩子。但是,我們也經常看到,有些家長一邊低頭玩手機,一邊“陪伴”孩子。這種低質量的陪伴,等同于無視孩子的存在。
關注孩子,并且和孩子進行有效的溝通,才有利于發展親密的親子關系。一個在精神上經常和孩子溝通的媽媽或者爸爸,才能在心靈上傳遞給孩子愛和信任。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