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很多家長抱怨,為什么現在的孩子這么難管?其實管孩子沒有什么難的,如果管孩子管到雞犬不寧、雞飛狗跳,十有八九是管的方法錯了,理念錯了。有些家長問,為什么孩子的個性那么難把握,跟孩子之間的互動顯得那么不可控。那是因為孩子原本就各有各的天性,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你要通過與孩子的相處過程,去了解自己的孩子。
現在的孩子應該怎么管:
第一、答案其實很簡單:通過細心地觀察孩子,帶著包容之心看帶孩子,適當滿足孩子的需求,就能成為好的父母。好的父母通常都是自省能力比較強的父母,他們在管理孩子的過程中也會嘗試一些方法、會犯錯誤,但是會不斷調整自己的狀態、和孩子相處的方式。
第二、有沒有什么方法可以判斷自己能否成為一個好父母,其實如果一個人能做自己的好父母,也就能做孩子的好父母。什么叫‘做自己的好父母’,就是你有沒有辦法對自己溫和而又堅持--當你遇到挫折時,是不是可以接納自己和安慰自己,當你想要放棄的時候,能不能對自己說‘堅持下去’。
第三、為人父母,當個好家長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從孩子一出生開始,我們為人父母者的腦子里就會出現兩個字:教育。我們希望通過“教育”讓孩子知書達理、令行禁止、敏而好學、從善如流。我們希望通過“教育”來塑造我們和孩子之間良好的關系……只是,“教育”二字帶來的強大使命感和緊迫感讓我們忽略了這樣的事實:我們與孩子之間先有關系,后有教育,我們首先是一個生命與另一個生命的親密組合,其次才是一個生命幫助另一個生命成為更好的自己。
我們對待孩子乃至對待自己的心理基調應該是:帶著敬畏之心去探求內心的奧秘,帶著接納之意去看待情緒的起起落落,帶著溫和之情去好好說出每一句話。
第四、接受孩子有缺點、有不足、會犯錯。很多父母通常對孩子的優點視而不見--反正它已經在那兒了,只死死抓住孩子所缺乏的一直批評和指責。作為一個人,生命的原本狀態,必然是渴望被人喜歡和接納。
父母如果能對孩子無條件地接納、重視,給予足夠的安全感,給孩子肯定、贊美和認同,用自身作為模范,教導孩子如何處理生活,孩子自身的生命力就能被激活,他就有能力發展自己的特長,活得快樂和自在,如同他們初始來到這個世界的狀態。
第五、不要追求完美的孩子。心理學上有一種投射現象:家長問:“為什么我們那么在意孩子在人前的表現?”心理學家答:“缺乏自我認可的父母往往要通過孩子的表現來證明自己的水平!”其實想想,父母自己都不是完美的,都有優點也有缺點,為什么總覺得自己的孩子一定要完美的呢?
成為好父母的重要一課就是學會管理自己的情緒,用充滿愛意而堅定的方式對待自己的孩子。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甚至在孩子到來之前,先對養育孩子有一些了解、有一些育兒知識、心理知識的儲備,就可以少走很多彎路,也比較容易接納孩子,不會總是著急上火。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