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打并不能一味的解決問題,首先玩是每個孩子的天性,孩子在養成好習慣的時候,我們家長也要有耐心,我們不能要求孩子一下就把所有習慣都養成,可以幾天養成一個習慣,這個習慣養成了,再去培養下一個習慣。
孩子不聽話打孩子到底對不對
首先,我來講一講我的觀念跟想法。現在有些家長用一句話來講就是口才不夠只能手來湊的理論。
我相信沒有一個家長是愿意打孩子的,可是有的時候孩子犯了錯多次勸告無用的情況下,也有不少的家長動手打孩子,其實根據我們家的情況來看打孩子應該告訴孩子錯在哪里。
對于內向的孩子更不能打,在教育孩子之前要讓孩子自己說錯錯在哪里,如果一看孩子犯了錯也不問也不解釋,結果就是只會讓孩子什么也不敢碰,也不敢做也不敢說這樣內向的孩子在以后的人生中會養成自卑懦弱的個性。
當然還有一種明知故犯的孩子,明明知道不對還屢教不改使家長忍無可忍,這個時候家長更應該冷靜下來想一想孩子為什么這樣做,也許孩子不知道怎么表達爸爸或媽媽的愛只是用行動來吸引家長。
在家長有空閑的時候孩子是可愛的,如果家長在憤怒或者忙碌的時候,孩子去就是再可愛動作也會被家長忽視,反而朝孩子大吼,如果我們作為家長在憤怒情況下打了孩子事后一定要想孩子解釋并道歉同時要告訴孩子我們是愛TA的。
打孩子不良后果
1、傷害親子關系
與孩子建立良好的關系是快樂育兒的秘訣,如果親子關系遭到破壞,任何“育兒技巧”都無法彌補。如果親子關系很好,育兒過程就像騎自行車下坡,相反,就像騎自行車攀爬陡峭的山坡。
打孩子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傷害孩子,傷害親子關系,讓家長和孩子之間有隔閡,孩子對家長不能完全信任,敞開心扉。
2、起不到教育孩子的后果
家長看到孩子不聽話,打一頓,孩子立馬就聽話了,家長以為起到了效果,真實情況是,孩子屈服于家長的力量下,孩子無法和家長抗衡,等孩子長大以后,就會挑釁家長的權威。
再者,孩子學習時,需要在大腦愉快的情況下,孩子被打以后,更大的心理是害怕、逃避、對抗,所以根本沒有余力去想自己做錯了什么事情,哪里做錯了。
3、是孩子解決時的壞榜樣
家長打孩子時,一般是出于非常生氣和憤怒的情況下,這時候也是非常考驗家長處理情緒的時刻,如果家長不能很好的控制和處理自己的情緒,通過打孩子來解決問題,孩子就會和家長學習到通過打人來解決問題、處理情緒的方法。
在孩子日后的生活,孩子遇到生氣憤怒時,也是通過武力來解決。
孩子不聽話應該如何教育
1、當孩子發脾氣耍賴時,若是用打罵去阻止他的,往往會令他情緒更加激動。這是我們應該冷靜對待,不要急于去說服他,讓他一個人在屋子呆一會,沒有多久,他就會安靜下來,這時再和他講道理,他就會接受。
2、有時候孩子做事解決的方法不正確,大人就會阻止,從而令到孩子鬧脾氣。其實家長需要站在孩子的角度想一想,孩子沒試過是不會知道自己的方法不行的。所以在沒有危險的情況下,可以讓孩子適當體驗,他嘗試過,碰壁了,再給他講道理,他會更明白更樂意接受。
3、孩子成長過程中,難免會做錯事。如果家長只懂得指責孩子,會令他反抗性更強,更加不會聽話。所以在孩子做錯事的時候,家長要做的不是指責孩子,而是要去了解孩子,耐心的詢問,他為什么要這樣做,并幫他分析這樣做的后果,使他認識到嚴重性,學會以后如何解決此類的問題,調控自己的情緒。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