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自私其實是人的本性,而分享則是后天后需要主動學習的習慣。
這種主觀習慣是需要教育和引導的,但這種教育和引導并非越早越好。過早的教育孩子,非但不會起到任何作用,甚至還會產生相反的結果。
為什么現在的孩子越來越自私?
1、獨生子女嬌生慣養
現在的獨生子女幾乎都有不同程度的自私問題。兩個家庭結合后,家里就這么一個孩子,兩家人都會特別寵愛甚至溺愛,有什么要求都盡量滿足,有什么好的都會先給孩子。這種滿足跟溺愛會一直滲透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孩子想不自私都難。
2、家長用物質來彌補缺失的陪伴
父母因為太忙了沒有時間陪伴孩子,心里會很內疚,就想用物質方面來補償孩子。這樣就會滋長孩子對物質的索取。在家長用這種方式不斷滿足孩子的過程中,就會發現孩子對物質的需求,不斷增加的欲望,也是孩子產生自私的根源。
3、不讓孩子參與家里的瑣事
我們都知道,現在孩子的壓力也很大,平時學習任務很重,所以大部分瑣事都不用孩子管。其實這種善意的愛,恰恰讓孩子形成了自私的性格。等孩子考上了大學,他也會覺得這是他自己努力的成果,跟父母并沒有多大關系。
4、個別父母的不良行為
有些大人本身就很自私,斤斤計較喜歡占小便宜,認為自己什么都是對的,什么事都要推脫責任,不承擔過錯,也不喜歡幫助別人。在這種家庭環境中長大的孩子,經常耳濡目染,難免也會出現自私任性的問題。
在孩子品德和心理的培養過程中,父母起著很重要的作用。家長的責任應該是幫助孩子逐漸擺脫以自我為中心的束縛。如果一個人只想到自己,就容易發展成為一個自私,,吝嗇、不受歡迎的人。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