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在現在這種快節奏的信息社會,我們每個人可能都會覺得壓力山大,不管是社會的殘酷競爭還是工作中的各種不順利或者又是生活中一些不如意的地方,都會讓我們這些成年人感覺到身心疲憊心煩意亂。本來在公司已經忙了一天了,回到家之后想放松一下,結果看到孩子不聽話,一天壓抑的情緒瞬間就爆發了,面對孩子脾氣也越來越暴躁。
面對孩子為什么脾氣越來越暴躁?
一、情緒易走極端。
家長在帶娃過程中發脾氣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直接原地爆炸,稍有不順就會對孩子一頓嚴厲申斥,次次如此,另一類就是爆發過后覺得不應該對孩子發這么大火,以后要適當控制自己,但之后一段時間內的放松管理,孩子卻變本加厲起來,家長情緒集中爆發,最終還是回歸到了一點就著的狀態。
無論是哪一種情緒爆發,對孩子或者對家長自己都是沒有好處的,長時間的情緒轉變,不僅會讓孩子感到不安,親子關系也會受到影響。
二、忽視成長規律。
大部分家長對孩子的行為都有一個衡量標準,當孩子做了不符合標準的事情時,家長就會覺得孩子不懂事、不聽話等等,脾氣也就上來了,殊不知,這種標準并不適用于所有的孩子,如果一概而論,親子間的相處就難免會出現問題。
受環境影響,每個孩子的成長規律都不太一樣,如果家長用同一標準看待孩子的行為,顯然是不科學的。家長要尊重孩子的成長節奏,與指責相比,孩子更需要的是引導,建立正確的是非觀念,可以更好地幫助他約束自己。
三、家長太過壓抑,沒有及時轉移注意力。
控制情緒并不是一味地壓抑情緒,如果情緒被過度壓抑,不僅對身體有害,還會讓自己處于一種焦慮的狀態,像個炸藥包似的,不知道哪一天就爆炸了,還會變本加厲,家長的情緒是需要抒發的。
對此家長可以在察覺到自己要發脾氣時,可以轉移一下注意力,從當前的情境中脫離出來,先讓孩子自己反省一下,家長自己可以去聽音樂或是運動一下,等平靜之后再心平氣和的解決問題。
四、分不清楚主次。
家長總喜歡用自己的標準去限制孩子的行為,但家長忽視了一件事,孩子在這個階段最不需要的就是限制,是自由發展的關鍵階段,如果家長什么都要插手管一管,操心的事一多,當家長看到孩子的舉動不合自己心意,就難免會發火。
家長要明白,孩子的行為是有主次之分的,只要沒有超出原則,正確引導即可,沒必要過度限制,但如果孩子的行為超出了原則范圍,家長及時幫助其糾正就行了。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