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青春期的孩子叛逆不是全部原因都是家里慣的,叛逆的根本是孩子和家長的矛盾沒有解決,孩子青春期是三觀形成的關鍵時期,需要家長的理解。
叛逆期是不是慣出來的
叛逆不一定都是因為嬌慣引起的。叛逆往往發生在青春期,這個時候的孩子,因為身體已經發育好了,和成年人差不多了。
他們自認為是大人了,一切該有自己做主,但是因為心智并沒有達到成人標準,對外界事務,一般都不能做出正確判斷,但又不愿意聽父母的,認為自己是成年人了,已經不需要父母管得太嚴了,所以,只要父母說他,哪怕是正確的,也故意不聽,并按照父母說的反方向發展,這就是叛逆。
孩子叛逆的原因有哪些
傳統思想影響著一些父母。中國長期的家長專制思想在一些家長中仍然存在,家長對子女的教育缺乏民主意識,總認為孩子還不成熟,父母說什么都是對的,都是按自己的思想認為對的就是合理的,要絕對服從自己,不能有自己的看法,否則就是“忤逆”“對著干”,這樣無意間克制了孩子的天性釋放。
父母認識上的錯誤,造成教育方式不當。一些家長缺乏普通的心理學常識,對子女教育急于求成,方法簡單粗暴,經常無視子女的自尊心和心理承受能力。在一些場合不顧及孩子的尊嚴孩子不聽話進行謾罵和體罰。
父母與子女缺乏雙向交流,產生思想矛盾。隨著子女的成長,獨立意識漸強,要求有自己的處事方式,不希望受到過多的管束。而某些家長出于對子女的保護,什么事情都替孩子包辦,這樣子女的渴望獨立與家長不恰當的好意關心,就會產生思想上的沖突、矛盾。或許有些家長因工作繁忙,很少與子女談心,進行思想交流,只是定下一些嚴格的規定來約束限制子女的行為。因此子女與父母缺乏交流,就容易產生叛逆心理和叛逆行為。
孩子叛逆,家長如何對待
懂得換位思考,理解孩子的想法與感受。
其實孩子的想法很單純,有的時候他們叛逆表現得背后其實隱藏著一些家長忽視的因素,比如他破壞東西其實只是想引起爸爸媽媽的注意,想讓爸爸媽媽多陪陪自己。只有我們理解并體會到孩子的感受,才能找出叛逆背后深層次的原因。
家長應該帶著平和的情緒面對“叛逆”。
很多家長一看孩子撒潑耍賴就受不了,急吼吼地訓斥孩子,這樣做只會讓孩子心理產生恐懼,久而久之行事變得唯唯諾諾沒有主見,“叛逆”確實被遏制住了,但對孩子造成了心靈上的巨大。只有當家長情緒平和地看待孩子的叛逆時,孩子才會受家長良好情緒的影響,慢慢放下固執,敞開心胸。
面對“叛逆”不要過多約束孩子。
叛逆期的孩子本身就是在努力探索這個世界的規則,他們在這個過程中會慢慢懂得規則的重要性。家長們萬萬不要因為孩子處在叛逆期就給他們這樣那樣的約束,什么都不讓孩子自己做,他們毫無自主權的話就會更加想要探索自我,突破家長給他們的限制,最后只會適得其反。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