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厭學的現象,每個教育階段都會出現。就個人而言,我認為小學生出現厭學的現象最主要的原因是沒有找到學習的樂趣,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當孩子出現厭學現象時,無論是家長還是教師,我們都應當分析厭學的原因,對癥下藥。小學生玩是天性,學習若是提不上來興趣,教育有缺失方法的話,厭學的情況會越來越嚴重。多進行鼓勵性教育和實踐教育,過于理論的講解,孩子也會產生厭學。
孩子不愿意上學怎么辦,要讓孩子對學習產生興趣,就要給他更多積極的鼓勵和肯定。
不是夸耀他的智力,而是指出他的努力。
不是夸耀他的才華,而是夸耀他的行為。
即便只是一點點進步,也要及時把握,給予信心和鼓勵。
漸漸地,孩子們會從學習中得到更多積極的反饋,并將學習與成就感聯系起來。一想到學習,就會有積極的感覺,自然會有興趣和動力。
身教重于言教。與其每天督促孩子學習,不如自己學習。
這種陪伴勝過一天一千次的嘮叨。
俗語言:學習好比樹上摘黃連,可謂最苦差事,更何況對于三分鐘熱情,以嬉戲玩耍為要任的小學孩子而言。如何改觀小學生厭學現象,淺見如下:
第一以興趣為切入點,運用自然淺顯具有童心思維、有笑點和亮點的教學方法,因勢利導,使孩子首先對學習不至產生畏懼情緒,從而導入所學內容,開啟智慧之門。
第二結合實際生活,使學生在感知中學習,在學習中感知。畢竟小學生的生活閱歷有限,而學習相對枯燥,有效地將實際生活現象融入于所學知識中,能夠很好地促進對學習的感性認識,易于對知識的掌握和理解。
第三陪伴是最好的長情。孩子最需要的是家人的愛,愛的激勵勝過一切教誨,在陪伴中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孩子會有在成長中與家人同行的安全感,從而覺得學習是一個愉悅的過程。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