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3
家長面對孩子厭學,往往就直接處理厭學問題,最后的結果可能導致孩子厭學情緒越嚴重。我們應該從孩子的學習興趣進行下手,應該幫助孩子提高學習興趣,這樣才能從根本上去解決孩子厭學的問題。
小學生厭學的原因有哪些
(1)知識漏洞造成的困難。在班級學習活動中,集體授課滿足了大部分同學的學習需求,保證大部分同學能接受,而一小部分同學,可能會由于知識儲備不足,導致無法實現新舊內容的銜接,造成斷鏈,如果持續時間長了,就感到聽課學習如學天書,無聊而不知所云,所以厭學。
(2)身邊的誘惑導致分心走神。當今社會,人們的生活呈現多遠化,游戲、娛樂、早戀……好多看起來光怪陸離的事情,都以神秘而華麗的模樣吸引著青少年學生,似乎比起單調的學習生活更多彩,更有趣。于是孩子們的關注點發生偏離,導致厭學。
(3)人際關系的不和導致孩子揪心。班級是個小社會,和諧的人際關系只能讓孩子進入良好的學習狀態之中。而如果與同學們相處不融洽,或者覺得老師不合眼,就會產生孤獨感和疏離感,發愁進教室,發愁面對老師和同學們,進而導致厭學逃學……
小學生厭學家長該怎么引導?該注意什么
04-12 閱讀全文>
很多中小學生對學習都缺乏興趣,嚴重的可能會有明顯的厭惡,這是因為他們產生了厭學的心理,這讓家長百思不得其解。因為孩子們一向乖巧,本來成績不錯的孩子卻忽然開始厭學。家長們想要解決這個問題,就一定要找到原因所在,才能針對性的引導。
中小學生厭學的原因
1、不良性格的影響。孩子在面對老師與家長的批評時,不能很好地調整來促進學業的進步,而是輕易地放棄了學習。有些父母由于工作的關系,在教育上有所欠缺,那么與其他的孩子對比,顯示出了明顯的劣勢。
學習上的差距,也讓孩子覺得,與其他較好的學生相比,總是不如別人,因而自暴自棄。同時父母對他的寵愛與驕縱形成了他對事實漠不關心,不愿意承受過于沉重的學業壓力,追求享樂,不夠堅強,遇到困難就主動放棄的性格。而且比較神經質,情緒的波動比較大,按情緒的指引來行事。
2、學校學習環境的影響。沉重的學習負擔,往往是造成中小學生厭學情緒的主要原因。在教育過程中,老師往往注重的是學生的考試成績高低,而忽略了學生的其它方面的素質,這種對學生能力的錯誤評價也使孩子頗為不滿。這便直接導致學業不好的學生對他們的學習行為及結果,進行消極的歸因,這便直接推動了厭學情緒的出現。
3、家庭環境的影響。家庭教育方式不當給學生的學習情緒帶來了消極的影響。如果孩子的成績一直都不好,常遭致父母的責罵,再加上父母將其與成績較好的孩子進行對比,孩子就會自暴自棄,最終放棄學業。
02-09 閱讀全文>
農村小學生厭學現象嚴重,這是不爭的事實。小學生厭學,不光要從小學生身上找原因,更應從家長、老師、學校身上去找,具體分析如下:
1、家長不重視或引導不正確,讓學生無所適從
有部分家長不重視孩子的教育,認為學好學壞都無所謂,反正家里在錢,有事業,對孩子學習不在乎。我家孩子班上就有這樣的家長,老師給他反映孩子學習情況,他就是一句話:我對他學習是無所謂的啦。確實如此,他孩子上課不認真,作業不完成,成績不理想,你向他反饋,一律不管。自然而然,孩子也就不在乎學習了,變得討厭學習了。也有家長很重視孩子的學習,但引導不正確。他們的重視與關心,把焦點都對準學習成績,每次考試,考得好,對孩子說,不能驕傲,比你考得好的人多了去了,別以為自己很了不起;考差了,沒完沒了,說個不停,更有甚者,高聲謾罵,痛打一頓。讓孩子無所適從,學得好,挨批;學得不好,挨罵;怎么都做不好,干脆不學,破罐子破摔。
2、師生關系緊張,打擊了學生學習積極性
初中時的我,就曾經歷過師生關系緊張,我和物理老師鬧得很僵,他非常喜歡另一個同學,而對我有偏見,成績好,他無視,成績差,他挖苦。最后我一見到他就反感,頭疼,也討厭上他的課,學習成績直線下落。最后在學校的安排下,換了班級才又好了起來。學生是不是喜歡老師,與老師的關系是不是和諧,都關系到學生是否愛學習。好的師生關系會讓學生更加喜歡學習,而緊張的師生關系,則會讓學生討厭學習。
3、不恰當的評價方式,讓學生沒有成就感
01-12 閱讀全文>
厭學的現象,每個教育階段都會出現。就個人而言,我認為小學生出現厭學的現象最主要的原因是沒有找到學習的樂趣,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當孩子出現厭學現象時,無論是家長還是教師,我們都應當分析厭學的原因,對癥下藥。小學生玩是天性,學習若是提不上來興趣,教育有缺失方法的話,厭學的情況會越來越嚴重。多進行鼓勵性教育和實踐教育,過于理論的講解,孩子也會產生厭學。
孩子不愿意上學怎么辦,要讓孩子對學習產生興趣,就要給他更多積極的鼓勵和肯定。
不是夸耀他的智力,而是指出他的努力。
不是夸耀他的才華,而是夸耀他的行為。
即便只是一點點進步,也要及時把握,給予信心和鼓勵。
漸漸地,孩子們會從學習中得到更多積極的反饋,并將學習與成就感聯系起來。一想到學習,就會有積極的感覺,自然會有興趣和動力。
01-11 閱讀全文>
小學的孩子還沒有辦法理解學習的重要性,對于父母的教誨常常會感到束縛,這個時候我們作為家長千萬不要用自己的身份去壓迫孩子,要讓他們能夠理解學習的重要性,懂得學習的好處,這樣才能發自內心的愛上學習。
小學生厭學的原因
1、學習內容的枯燥:小學課程中,有時候會有一些單調乏味的知識點,孩子們可能很難保持對這些內容的興趣。過于死板的教學方式可能導致孩子產生極大的學習壓力,從而產生厭學情緒。
2、學習壓力過大:有的孩子可能在學業上感受到過多的壓力,可能是來自學?;蚣彝サ钠谕?,這使得他們感到無法應對,從而選擇逃避學習。
3、學習方法不當:一些孩子可能缺乏合適的學習方法,無法高效地掌握知識。這樣的情況下,孩子容易感到沮喪和挫敗,從而失去對學習的興趣。
4、缺乏學習動力:孩子們有時可能對學習缺乏積極的動力,感覺學習對他們的生活沒有實際意義,這也會導致他們對學習產生厭惡感。
01-11 閱讀全文>
孩子之所以出現厭學,大部分原因是因為父母的教育問題。當父母發現孩子厭學時,只一味的去教育孩子,持續的給孩子施壓,最終會導致孩子厭學情緒的爆發。孩子在學習上和父母會產生沖突,最后導致孩子學習狀態越來越不好,情緒越來越不穩定,厭學情緒就會越來越嚴重。
小學生厭學心理產生的原因
1、孩子學習中遇到困難了,不能夠自主解決
畏難情緒,讓孩子產生逃避心理,這時要想辦法幫助孩子克服困難,增加自信心。
2、被老師批評了
有部分孩子會因為被老師批評,久久走不出自身情緒,需要家長及時疏導。
03-22 閱讀全文>
首先是上課對老師的課沒興趣,不理解,不懂得思考。從上課鈴響就盼下課,東瞧瞧西望望的無所事事,作業就抄抄現成的,下課就跟變個人似是,東扯西拉般,打打鬧鬧的,總也玩不夠,話也有說不完的,整天憂哉憂哉的,沒個緊張勁,整天松散的樣。
小學生厭學的表現有哪些
1、孩子會開始有些言語和行為上的“不想上學”征兆。他們好像感到只有離開學習才能達到心理平衡。他們一般很少把精力放在學習活動之中,一般不愿做作業,不認真聽講,經常違反課堂紀律,時常遲到、早退、曠課、逃學,有的干脆棄學出走或輟學。對老師、家長提出的學習要求,常故意抵觸對立。
2、孩子的性格和脾氣會很不穩定,孩子會迷戀上電子產品或者小說等等。他們會把自己封閉起來,變得越來越懶散,越來越自私,動不動就發脾氣等等。
3、學習動力缺乏會使注意渙散、興趣轉移,易受各種內外因素的干擾,因而對學習以外的事反而興致勃勃,不惜花時間,常常喧賓奪主、主次顛倒,這也是厭學的表現。
小學生厭學家長怎么引導
10-16 閱讀全文>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