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長朋友都比較重視寶寶的教育問題,尤其是五歲左右的寶寶,此時正是上幼兒園的年齡,但是有不少家長反應(yīng)說孩子有膽小懦弱的問題,家長特別關(guān)注,五歲孩子膽小懦弱怎么辦?
五歲孩子膽小懦弱怎么辦
1、給孩子創(chuàng)造一個和諧、輕松的環(huán)境。孩子在一種和諧輕松的環(huán)境中,容易形成自信、平穩(wěn)的性格。家長之間有事多商量,不要在孩子面前大吵大鬧。
2、不用過于生硬、恐嚇的手段教育孩子。家長如果恐嚇孩子,用一種極端的方法,如有的家長在孩子不聽話時,就罰孩子蹲黑屋子;有的說孩子不聽話,妖精就會把孩子抓走;這樣的方法就容易造成孩子膽小、怯弱的習性。因此家長在教育孩子時,要心平氣和,循循善誘。
3、在家長的幫助下,鼓勵孩子做一些挑戰(zhàn)極限的事情或參與挑戰(zhàn)的刺激性活動。
4、培養(yǎng)孩子自尊心和,充分放權(quán),鼓勵孩子獨立。平常應(yīng)該讓孩子自己做一些事情。
5、讓父親影響孩子。在中國的傳統(tǒng)觀念中,男性是一種陽剛、勇敢、自信的代表,多讓父親帶孩子玩耍,做游戲,有利于培養(yǎng)寶寶的良好的品行。
五歲孩子膽小懦弱的原因有哪些
(1)孩子的生活圈子過于小。有些孩子平素只生活在自己的小家庭里,特別是由爺爺奶奶照看的孩子,很少出去玩,接觸外人也少,依賴性較強,不能獨立地適應(yīng)環(huán)境。這樣的孩子一見生人就躲藏,生人一抱他就哭鬧,如果送幼兒園,碰上新環(huán)境、新老師更是膽小。
(2)家長喜歡嚇唬孩子。有些孩子在家里不聽家長的話,如哭鬧或不好好吃飯時,家長就用孩子害怕的語言來嚇唬他,說“你再哭我把你扔在外面讓老虎吃了你”;還有的孩子不睡覺,大人藏在門后學老貓叫;有的孩子想玩泥,家長怕孩子弄臟衣服,說“泥里有蟲子咬你的手”,用這些恐嚇孩子,從而使孩子失去了安全感,而形成膽小怯懦。
(3)家長在日常生活中對孩子限制過多。如到公園時去玩耍,不讓孩子去爬山恐怕摔下來,不讓孩子去湖邊玩怕掉下去等等。造成孩子不敢從嘗試與實踐中獲得知識,取得經(jīng)驗,這也造成膽小怯懦。
(4)家長保護太多。家長對孩子保護太多是讓孩子膽小的主要原因。如今,大多數(shù)家庭都是獨生子女,全家人呵護備至,無論是生活細節(jié)中還是學習過程中,一些本該讓孩子自己解決的問題家長都會代勞。這種情況在城市里更加嚴重,家長會時常灌輸給孩子過分的“安全意識”,比如:絕對不要和陌生人說話,外面太危險,甚至有些家長用恐嚇的語氣來教育孩子,這些意識在孩子心中落地生根,便會讓孩子覺得只有在家里,在父母身邊才是安全的,其他地方都不安全。慢慢地就形成了膽怯的心理
(5)家長性格問題。家長脾氣暴躁,動不動就對孩子發(fā)脾氣,導致孩子膽怯,變得謹小慎微。
(6)環(huán)境的改變。孩子對突然變化的環(huán)境不適應(yīng),導致孩子在一段時間里變得沉默、內(nèi)向。
(7)看不到“閃光點”。對于孩子的畏縮行為,如不敢滑滑梯、條蹦床、說話聲音太小等,父母要盡量克制自己的感情,不要做太強烈地反應(yīng),而應(yīng)該善于發(fā)現(xiàn)并強化孩子身上的“閃光點”。避免拿別人的標準來判斷自己的孩子,最膽怯的孩子偶爾也會有“大膽”的舉動,也許在父母看來這微不足道,但做父母的,必須努力捕捉這些稍縱即逝的“閃光點”給予必要的表揚和鼓勵。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quán)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