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每一個特定時期都有一種特殊的感應能力,這種感應能力促使他對環(huán)境中某些事物很敏感,對有關(guān)事物的注意力也很集中,很耐心,而對其他事物則置若罔聞。這種能力與印刻現(xiàn)象十分相似,所以就稱為“敏感期”。
3歲孩子的敏感期有哪些
1、色彩的敏感期。
特點:對五顏六色的東西充滿好奇,喜歡不同顏色的搭配,自己選擇玩具和衣服的顏色,開始對涂色活動樂此不疲。
建議:讓孩子用各種顏色的涂色材料完成一幅“作品”,滿足孩子的色彩需求。在布置房間時,合理搭配各種顏色,將色彩融入環(huán)境。
2、執(zhí)拗的敏感期。
特點:這個階段的孩子經(jīng)常把“不”掛在嘴邊,凡事要依著他的想法去做,否則就會情緒化。還會經(jīng)常發(fā)脾氣,被家長認為是“任性”、“無理取鬧”。
建議:遇到執(zhí)拗的孩子,家長首先要學會觀察與傾聽,了解孩子的需求。除了耐心地和孩子講解一些規(guī)則,還可以試著改變策略,做事前事先約定好,而不是用簡單粗暴的方式解決問題。
3、藏、占有欲的敏感期。
特點:孩子開始對“我的”、“你的”有了自己的概念,經(jīng)常會聽到小朋友對家長說“這是我的!”對自己感興趣的事物具有很強的占有欲,不愿意分享。
建議:首先要明白這是正常的現(xiàn)象,不必刻意批評孩子。家長可以結(jié)合一些以“分享”為主題的繪本,引導孩子學會分享。
4、詛咒的敏感期。
特點:孩子喜歡說“壞媽媽”、“臭屁”,孩子說的那些話語,不分場合,不分人群的使用,被說者反應越大,他就越帶勁兒,孩子開始發(fā)現(xiàn)這些負面語言的力量,逐漸喜歡使用壞話來表達自己的情緒。
建議:初次聽見孩子說這類詞匯的時候,家長可以適當詢問和引導,得知孩子的動機并且引向正確的說辭。如果孩子反復說這些詛咒的話,家長首先就采用冷處理裝作沒聽見,不回他也不強化他,不給他剛才的話語回應,他就覺得沒勁兒了。
讓孩子覺得這些話和其他語言沒什么區(qū)別,當他們覺得這些詞語無法引人注意的時候,就會覺得無趣,不再接觸這些詞匯了。其次轉(zhuǎn)移他的注意力,直接和他閑聊,聊他感興趣的話題,如喜歡的小動物,喜歡的玩具等。再有利用3歲孩子愛模仿的特點,明確告訴孩子,鼓勵他在小朋友和家長之間要多說愛和喜歡的話語。
最不可取的是用批評的方式說教,結(jié)果只能是適得其反。
5、語言的敏感期。
特點:孩子開始喜歡模仿周圍人說的話,可能還會時不時蹦出大人都難以置信的一些成語。
建議:這個階段可以幫助孩子擴充他們的詞匯量,最好把這些詞和生活環(huán)境相關(guān)聯(lián),比如在介紹花朵、樹木等方面的詞匯時,可以帶孩子去戶外看花、樹葉的樣子。
此外,大人要注意自身的言語,孩子模仿力極強,不要在孩子面前說不該說的“臟話”等等。
6、追求完美的敏感期。
特點:“這件衣服拉鏈沒有拉好不能出門”,“鞋子必須放在小椅子底下,才可以”,諸如此類的問題開始爆發(fā),孩子做事追求完美,開始對吃、穿、用的物品逐漸有了自己的評價標準,對外界的評價非常敏感。
建議:家長需要做的,就是尊重孩子,不要嫌麻煩圖省事而依大人的標準執(zhí)行,保留孩子追求完美的標準,這是一份珍貴的品質(zhì)。
7、剪、貼、涂的敏感期。
特點:孩子的動手能力強,對剪刀、畫筆、膠水等工具愛不釋手。
建議:家長和家長不僅要為孩子提供充足的材料,滿足孩子想要動手的需求,同時也要和孩子一起參與相關(guān)活動。
8、邏輯思維的敏感期。
特點:這個年齡的孩子充滿了好奇,不斷追問“為什么”,“為什么女孩和男孩子要分開上廁所?”“為什么太陽只有一個?”“為什么……”當你回答了一句之后,緊接著又會問為什么,打破砂鍋問到底。在一問一答中,孩子逐漸出現(xiàn)了邏輯思維。
建議:保護好孩子這份寶貴的好奇心,如果無法立即回答問題,可以和孩子一起學習,上網(wǎng)搜索或者配上一套百科全書,用孩子的語言來解答孩子。
9、延續(xù)秩序的敏感期。
特點:從2歲半左右開始,孩子開始有非常強的秩序感,用過的東西必須要歸位,自己的東西一定要放整齊。
建議:尊重孩子,保護好這份品質(zhì)。試著放慢自己,多多觀察和傾聽孩子,給孩子創(chuàng)造一個有序的外部環(huán)境,以配合孩子的內(nèi)在秩序感。
10、交換的敏感期。
特點:非常喜歡一對一交換東西,完全不在乎東西的價值是否對等。
建議:孩子自己的東西,能否讓給別人都有自己的決定權(quán),家長要給予孩子充分的自主權(quán),不能以成人的價值標準來介入。家長平時要給孩子儲備一些玩具、物品,讓孩子有交換的條件。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quán)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