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教育孩子最好的方法是尊重孩子,而不是通過威脅的方式讓孩子暫時的順從。在孩子前人的各項中,我們要鼓勵他們、贊同他們、支持他們,肯定他們,在這種環境下成長起來的孩子就算成績不好,也一定會有一個好的人品和積極向上的品格,而這些會使孩子受益一生。
教育孩子的方法
1、從吃飯睡覺這些日常小事著手。古人有訓,勿以善小而不為,好的習慣需要從身邊的點滴小事開始養成,不斷的重復和強調,直至在潛意識里扎下根。
2、以身作則,給孩子樹立榜樣。父母是寶寶的終身導師,他們的大部分行為都是從模仿雙親而萌發的,因此作為大人一定要以更嚴格要求來約束自己,萬萬不可說是一套做是一套。
3、注意使用的方式方法,不能僅是粗暴。棍棒底下出孝子的理論并不適合文明開化程度飛速發展的今天,科學育兒才是持久之計。通過游戲的方式教授道理可能更利于讓孩子接受。小孩子的理解能力有限,基本無法消化那些空的概念,因此學會循循善誘才是關鍵。此外,家長一定要多贊揚孩子,肯定每一次進步,你的褒獎對他們來就是最大的動力。簡單粗暴只會把孩子和良好習慣越推越遠。
4、持之以恒。形成良好的行為方式需要一定的時間作為積累和沉淀。不斷的實踐,不斷的攻讀,久而久之才能不用刻意為之,融入生命之中。
教育孩子的溝通技巧
1、有話直說,有話實說。
不用批評指責的方法,也不去抱怨孩子,直接去表達,比如孩子作業不專注,我們不說:你能不能認真點兒?我跟你說過多少遍了?而是直接告訴他:寶貝,媽媽建議你,先用心的把作業做完,你可以做到,寶貝加油!
2、有話好好說。
這意味著,沒有負面情緒,可以心平氣和的講話。這樣的表達和溝通便于建立良性的關系,避免讓孩子產生對抗。
3、不該說的不說,不該說時不說。
有些事情是孩子自己的事兒,家長一旦越界,孩子就會無界。非常不利于責任心的培養。
4、隨時給孩子反饋。
當孩子有一點進步的時候,一定要及時用情感互動給孩子反饋。每一次積極的反饋,正面的確認都是對孩子的一種加持。
其實實現溝通的前提是一個人和自己有良好的關系,自我溝通順暢、少糾結、多感受的人,很自然地具備溝通能力。
教育孩子時,需要注意避免哪些行為
誤區一:過度保護孩子
現在的家長往往會過度保護孩子,不讓孩子受到任何傷害,這種做法雖然是出于對孩子的愛,但是卻會讓孩子變得軟弱無力,缺乏獨立自主的能力。家長應該讓孩子學會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孩子在適當的范圍內自由探索,這樣才能讓孩子成為一個有自信、有勇氣的人。
誤區二:過度關注成績
現在的家長往往會過度關注孩子的成績,認為只有成績好才能有出息。這種做法雖然可以讓孩子在學業上取得好成績,但是卻會讓孩子變得焦慮和壓力過大。家長應該讓孩子學會自我管理和自我調節的能力,讓孩子在學習中找到自己的興趣和愛好,這樣才能讓孩子在未來的人生道路上走得更加自信和堅定。
誤區三:過度干涉孩子的生活
現在的家長往往會過度干涉孩子的生活,認為只有自己的方式才是正確的。這種做法雖然可以讓孩子在某些方面做得更好,但是卻會讓孩子失去自我決策的能力。家長應該讓孩子學會自我決策和自我管理的能力,讓孩子在生活中學會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樣才能讓孩子成為一個有自信、有勇氣的人。
誤區四:過度溺愛孩子
現在的家長往往會過度溺愛孩子,認為只有讓孩子開心才是最重要的。這種做法雖然可以讓孩子在短期內感到快樂,但是卻會讓孩子變得自私和不懂得感恩。家長應該讓孩子學會感恩和分享的能力,讓孩子在生活中學會關心他人和幫助他人,這樣才能讓孩子成為一個有愛心、有責任感的人。
誤區五:過度批評孩子
現在的家長往往會過度批評孩子,認為只有批評才能讓孩子進步。這種做法雖然可以讓孩子在某些方面做得更好,但是卻會讓孩子失去自信和自尊心。家長應該讓孩子學會自我肯定和自我認可的能力,讓孩子在生活中學會接受自己的缺點和不足,這樣才能讓孩子成為一個有自信、有勇氣的人。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