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讓孩子意識到這樣做是沒有效果的,孩子自然不會這么做。各位家長也千萬不要故意冷落孩子,冷暴力對孩子的危害更加嚴重,及時的跟孩子溝通。
孩子用不上學來威脅該怎么辦
1、家長要“溫柔的堅持”:面對孩子提出的種種不合理條件,家長可以采用溫和的口吻,如果講道理已經沒有效果了,此時家長要堅持的自己的立場和看法,斷然拒絕孩子的不合理要求,明確告訴孩子“不可以”。
2、改變獎勵方式,當孩子取得好成績的時候,告訴孩子給予他獎勵是因為他在學習上的努力、勤奮、好學等品質,將結果引導轉變為過程引導,將目標獎勵轉變為品質獎勵,如此一來,孩子逐步建立起學習與內在品質的關聯,逐步擺脫單純靠成績來取得相應的要求的模式。
3、轉移孩子的注意力:孩子不上學的話家長可以多和孩子回憶上學里的小朋友、上學里的玩具等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淡化孩子對條件的關注。
4、多關注孩子在上學的生活情況:家長可以從老師那里了解孩子在上學的生活和學習情況,如果發現孩子的不適應狀況,要及時做出反應,幫助孩子盡快適應上學的生活。
5、進行榜樣引領,幫助孩子和成績好品質好的同學交往,潛移默化地進行轉變。荀子在《勸學篇》中有云: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環境對人的影響是很大的,個人的發展受到遺傳和環境兩方面的影響最大,遺傳方面幾乎不可改變,孩子出生以后,家長能有作為的方面就是給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環境。
6、對待孩子的“威脅”時,要“三思而后行”,家長要相信孩于在當前青春期叛逆階段的認知能力,同時要給孩子講道理,讓孩子感到家長不是通過干涉自己的自由來管束自己,告訴他們家里的確有困難,這對他們今后的生活道路亦是有所裨益的。
7、允許孩子釋放自己的情緒:孩子的不合理要求被拒絕后,孩子會拿出自己的殺手锏——哭、鬧、糾纏。此時家長要保持平靜,對孩子的哭鬧不說教、不制止、不發怒、不批評,給孩子釋放憤怒情緒的時間。
孩子不想上學怎么辦
1、觀察孩子近期的異常行為:
孩子逃避學校,其實和學校本身密切相關,可能是被老師批評了、可能今天有自己不喜歡的課程、也可能是和同學相處不融洽。而人們在小時候非常喜形于色,很難掩飾自己內心的情感。
那么就需要家長仔細的觀察孩子的行為,是不是某一天放學回家不高興了,或者越來越粘著爸爸媽媽了。然后根據孩子的異常行為,來詢問他在學校里面發生了什么,如果是比較嚴重的事,還需要即使和校方溝通。
2、詢問孩子不想上學的原因:
孩子有的時候只會說身體不舒服,所以不想去學校,其實家長擔心的同時,都能看出來孩子是“裝”的。那么家長先不要著急去拆穿孩子的小把戲,而是詢問他“不去上學,難道不想班里的小伙伴嗎?”
這樣進行旁敲側擊,比直接問“為什么”和責罵,更能讓孩子主動說出在班里發生的煩心事。一旦孩子說出口,家長就可以根據具體情況,開導孩子,畢竟孩子小的時候很敏感,任何事都可能影響性格養成。
3、讓孩子主動放棄不上學的念頭:
有些孩子不想上學可能是因為不想早起、或者是作業太多、太辛苦,那么這個時候家長應該告訴孩子,“爸爸媽媽上班也需要早起,同樣很辛苦,還需要掙錢養你,供你上學,給你買玩具。爸爸媽媽也沒有說不去上班啊!”
況且孩子不去上學的話,家里也沒有人可以看著他,因此需要家長來打消孩子不上學的念頭。還可以和孩子說“如果不去上學,那就要付出其他的體力勞動。”這樣一來,當孩子知道了事情的利害性,就會主動放棄不上學的念頭了。
孩子不愿意上學的現象原因
第一厭學,覺得太難,不懂,不會,自己學得沒有興趣,而且在班級中收到老師的批評,同學的嘲笑,躲避這種學習環境,這種情況一定要與老師做交流,不要對孩子的要求太高,老師反而要鼓勵他,哪怕只有一點變化都要給予表揚,并讓班上的同學一起幫助他。
第二畏懼上學,是不是班級同學中有人欺負他,打他,還是自己的孩子做了壞事怕收到懲罰,一定要善于發現孩子的問題,發現孩子的變化,家長老師的關注與關心很重要,要幾時了解情況。
第三玩游戲導致不愿意上學,那就更需要想辦法監督,杜絕游戲,陪孩子一起克服困難,要長時間的心理干預和疏導。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