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孩子沉迷手機,最大的責任還是在于家長吧。作為監護人的角色,家長在孩子成長的路上有著一定的義務,很多家長在孩子接觸手機的時候不在意,不去約束,等過一段時間,發現孩子沉迷手機,影響到學習,影響到正常的生活的時候,再去約束,往往會發生親子問題,甚至不少新聞都有報道,因為手機親子之間的悲劇。
為什么孩子會沉迷手機
1、孩子沒有獲得父母足夠的陪伴
這種陪伴并不是時間上的問題,而是父母如何滿足孩子心靈需求。如果父母忽視了陪伴孩子玩樂、分享快樂與煩惱,那么很容易導致孩子心靈上產生孤獨感。從他們口中我們經常可以聽到:“好無聊!”“沒人陪我玩!”于是他們需要通過借助其他事物來獲得心靈補償。零食、電視、網絡便成了他們最好的陪伴者。
2、父母為了省心,讓孩子玩手機
有的父母在忙手上的活兒,沒空搭理孩子,就把手機塞給孩子,讓他自己玩,父母自己就可以安心做自己要做的事。這樣的做法,不但助長了孩子玩手機成癮,還潛移默化地告訴孩子:爸爸媽媽因為要忙所以才給我手機玩,那下次他們再忙我就有理由要手機玩了。
3、孩子缺乏自控能力
對于玩自己感興趣的事,每個成年人都很難自控,何況一個孩子,當他們玩得不亦樂乎的時候家長喊停止,對他們來說是非常痛苦的。很多時候你越催促他就越著急,一著急就玩不好,或者越著急就越想多玩一秒鐘。
4、缺乏有秩序的作息安排
孩子在放學后到上床睡覺這段時間,沒有合理安排好作息時間,加上家庭成員各做各的事,很容易產生某個時間段無事可做,此時孩子便會容易想到看電視、吃零食或者玩游戲。
5、父母在家頻繁使用手機玩游戲
我們常說孩子是父母的鏡子,你做什么他就學什么,這就是身傳言教。如果你經常在家里打電話、發短信、玩微信,或者打游戲、看電影,那么多半孩子也會對手機產生興趣并希望從手機中獲得滿足。
孩子沉迷手機怎么辦
1、傾聽孩子
多陪伴孩子,作為孩子最親近的人,爸爸媽媽應該毫不吝嗇地關愛自己的孩子,利用業余時間多和孩子交心,了解孩子的所見所聞,了解他的所需所求。多傾聽孩子心聲、多疏導孩子情緒。親子溝通不求時長,但求方式方法和效果。
2、正確獎勵
假如為了激勵孩子按時做完作業或者完成大人交給的任務而給孩子玩手機,也應該事先商議決定,避免孩子為了達到玩手機的任務而行動。最好避免使用玩手機游戲作為孩子完成的作業獎勵。
3、親子約定
孩子沉迷手機時,停止催促,用親子約定的方式來幫助孩子控制時間,增強時間觀念。比如家長可以這樣問:你決定玩多長時間,10分鐘還是15分鐘?一般孩子都會選擇15分鐘。那么你可以補充一句:如果你能在計劃的時間內結束游戲,我決定多加你一分鐘,你覺得如何?最后不忘加一句:媽媽相信你能做到。
當孩子能夠在約定的時間內離開手機,那么家長就一定要兌現承諾,如果他沒有做到,也不必兇神惡煞,直接說:“時間到,手機放回去。”如果孩子央求說再玩一會兒,你也應該堅決,并明確能夠守約才可以獲得加一分鐘。
4、家庭成員作息表
設立家庭成員作息時間表,每個環節動靜交替,緊湊進行,學習玩樂休息都不誤。在這里要強調的是,作息表不只是針對孩子本人的,而是每個家庭成員都應該嚴格按照要求去做的,在相互提醒、督促、評價之后,增強每個人的時間觀念,在什么時間做什么事,這樣一來孩子也不會總想著玩手機。
5、親子陪伴
避免在孩子面前長時間的使用手機,如果可能的話請放下手機,多看看書,和愛人談談心,和孩子唱唱歌,做做游戲,或者聊聊天,或是一家人出門散散步,這些都是健康的生活方式,更有利于孩子成長,促進家庭幸福。
孩子天天玩手機的危害有哪些
1、身體虛弱,精神失常
中小學階段處于身體發育的關鍵階段,需要運動增強體魄,一旦沉迷于網絡,生物鐘遭到嚴重破壞,抵抗力下降,影響頭腦發育,導致緊張性頭疼,精神紊亂。同時,導致注意力,記憶力下降。
2、近視成災,影響擇業
鏡片度數大于400度的,不宜報生物醫學工程生物技術,生態學,生物科學,法學等專業
3、成績直線下降
只要有手機的學生極易上癮,根本無法控制,完全陶醉于虛幻的世界里。
上課昏昏沉沉,對枯燥的學習失去興趣,學習成績一落千丈。
4、性格冷漠,親情疏遠
對學校的任何活動不感興趣,什么也不想干。好不容易過大周放假回來,父母都想著跟孩子多說幾句話,可是孩子自顧自的玩手機,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莫過于我們坐在一起,你卻在玩手機。
5、盲目攀比,不擇手段
羨慕別人有手機,不擇手段購買,可以謊稱學校收費。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