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如果孩子不想上學,那么家長一定要透徹了解孩子不上學的原因,如果孩子是受人欺負或者怎樣而不想上學的,家長一定要勸導孩子,并幫助孩子解決問題。
高中孩子不想上學怎么開導
1、正確的引導:高中生正處于叛逆的階段,可能會受到學習的壓力比較大,出現不想上學的表現,需要家長選擇正確的引導方式,讓孩子理解到學習的樂趣以及學習的重要性。
2、多鼓勵孩子:在生活中需要多鼓勵孩子,讓孩子打消消極的情緒,避免長時間的情緒低落,可能會表現出不想要上學,在學習的時候也要讓孩子勞逸結合,避免長時間的學習。
3、換位思考:高中的時候學習會比較繁瑣,壓力也會比較大,可能會表現出不想上學,同時也會受到學校里面同學之間的排擠等因素所影響,需要家人換位思考,站在孩子的角度理解想法,可以幫助高中生不想上學的癥狀得到改善。
高中孩子不想上學有哪些影響因素
1、學不會
回憶我的高中時期,有一段時間我常感慨:數學老師就像個變魔術的,一道題寫在黑板上一大片,只見老師手舞足蹈、興致勃勃,這里代換一下,那里變形一下,硬生生把原式算成“1”,也有時算成“0”。還有英語、物理、化學甚至地理、政治……
你知道聽不懂老師講的是什么,還要硬坐在下面聽,是什么感受嗎?想知道的話你可以去旁聽一節課試試!再替孩子想想,他(她)得聽到畢業,要命啊!
孩子可能也努力嘗試改變,甚至熬夜拼時間、補課提基礎,付出了很多很多,苦于無法突圍!他(她)此時選擇輟學,就像一個戰敗的將軍選擇放棄,總不能把剩下的將士拼完了不是?
如果孩子是這種情況,你要理解、愛護他(她)。因為跟其他同齡人比,他(她)提前敗下陣來。
2、為情所困
高中階段,如果孩子心思細膩,那他(她)看見落葉就不是落葉,是詩!
在這個問題上,不管男生女生都是一樣,而且隱蔽性非常強!看上去一米八的“漢子”,陽光活潑、英武俊朗,心里照樣可能深藏著一根不能“撩撥”心弦。
一弦聲起、暗潮涌動、奔突回環、大廈將傾!你要覺得我說的夸張,想想《紅樓夢》里的“風月寶鑒”便知。
3、外部誘惑
每個人的內心都有一條河,小的時候,站在上游,想象著那一頭的大海;老的時候,站在遠方,回味著源頭里的故鄉。“十八歲出門遠行”不僅僅是一篇小說的名字,它更是每一個少年心里的渴望。他(她)夢想“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夢想“一襲白衣、仗劍天涯”……
萬一有倆仨發小輟學在外,電話、微信、QQ,有太多的渠道,給孩子吹來光怪陸離、神奇夢幻的遠方圖畫。我們作為過來人,不用想都知道“在家千日好,出門一時難”,可是,回憶想想,當我們十幾歲時,我們相信這句話嗎?
4、人際危機
孩子一天天長大,你發現他(她)早已過了放學回來圍著你嘰喳不停的年齡。他(她)和誰交往?喜歡什么?向往什么?鄙夷什么?發生了什么快樂或者不快?……一概不知。
其他的小事情倒還好說,萬一是人際關系上的危機,孩子認為危機無解,同時又不愿向家長求助(透露),此時孩子就會想到逃避。
我們常常在媒體上看到校園欺凌,高中生可能還會有校外欺凌,這些看似遙遠的事情,都是真實存在的,誰知道這一刻發生在哪里?發生在哪個孩子頭上?
再就是和自己老師關系緊張,此種情況往往是誤會:老師看到孩子身上的問題,肯定會管。這種情況下,老師不可能把孩子夸成一朵花。一來二去,孩子可能會覺得是跟自己過不去。就那么大個教室,一天要處十好幾個小時,不知要見多少次面,誤會慢慢變成積怨,最后變成死結。
5、其他
除此以外,也許還有其他千萬種理由。總結起來就是“這里不好,我要離開”,“那里很好,我要前往”,“這里的人不好,我要離開”“那里的人好,我要前往”。
當然也有可能是心理叛逆或精神疾病的潛伏期,也有可能好幾個原因同時具備。不管怎樣,得先找到原因,這是問題的根兒。
如何與高中時期的孩子相處?不妨試試這幾招……
1、學會傾聽
傾聽不是說家長閉著嘴巴、坐在那里光聽就好了,最好的傾聽是要有互動,哪怕你一個肯定的眼神,孩子才會有興趣和你聊下去。
2、不要表現得什么都懂
父母往往都是感覺,自己有很強的社會經驗,覺得孩子說的都不切實際,什么都不懂,必須按照父母的方式去做才好,結果,導致孩子拒絕且排斥和家長深入交流溝通,也就懶得在家長面前說什么了。
3、挑好時間
聊天也不是隨時隨地就能聊的,比如孩子正在專心致志地看電視、玩手機時,家長突然湊過來要聊天,換位思考一下,誰都不愿意被打擾啊,那結果肯定是敷衍了事啊。所以,聊天時盡量在大家都心平氣和,而且沒有什么要緊事的時候。如果家長真的有很重要的事要找孩子談,那就讓孩子先停止手頭的事情,認認真真地聊天。
4、抓住重點
俗話說“牽牛要牽牛鼻子,打蛇要打七寸”。
如果家長談話抓不到點子,整天泛泛地要求他應該這樣,應該那樣,一見面就反復叮囑“要好好學習”,成天將陳詞濫調掛在嘴邊,孩子不煩才怪!
反之,如果家長平時多觀察,積極與老師溝通,多到學校走一走,了解一些真實的具體情況,那么一旦談話,“某月某日某時某地某事”內容確鑿具體,孩子一下子被點中穴位,知道你在真正關注他,也不會狡辯托詞了,再繼續談下去效果就會截然不同。
5、適當示弱
家長和孩子的溝通過程中要提醒自己:親子關系是第一位的。
孩子,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比較敏感,家長在溝通中應該訓練自己的覺察能力。
感受到關系緊張時要收斂并且想辦法修復,青春期的孩子情緒爆發時,不能硬來,家長可以適度示弱并進行安撫,等孩子情緒緩和了,再繼續討論有爭議的話題。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