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孩子在高中階段學習過程中,難免會和家長鬧情緒,和家長發生爭執,出現不上學的想法,甚至嚴重的會影響到孩子的學習成績。作為家長,面對高中生鬧情緒不想上學的問題,家長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保持理性的狀態,對其進行引導。
當孩子出現這種不良情緒的時候,我們應該積極安撫好孩子的幼小心靈,避免影響孩子身心健康發展。幫助他們認識到高中階段學習的重要性,以及高考的含義。由此激發高中生的危機意識,使他們端正學習態度,好好學習。
高中生鬧情緒不想上學家長怎么辦
1、控制自身情緒
家長可以幫助孩子控制好情緒,讓孩子的情緒穩定。孩子在面對環境變化、人際關系問題時能夠以積極的心態看待,以健康的身心去好好鉆研高中的每一門功課。
2、保持理性狀態
作為家長,要想避免孩子出現厭學的情緒,一定要對他們的學習保持著更客觀和理性的狀態,將學習交給孩子自己。畢竟學習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家長可以提醒和叮囑。但是切記不可過度關注,否則只會引發他們的逆反心理,導致他們的厭學情緒變得更嚴重。
3、避免打罵
高中生鬧情緒不想上學的時候,家長不要批評打罵。不能孩子一說不想上學,家長就開始動手打罵外加諷刺!父母的打罵會讓孩子產生逆反心理,從而會讓其產生更加嚴重的厭學情緒。所以,面對高中生鬧情緒不想上學的問題,父母要保持一個良好的心態,才能更好地開導孩子,幫助他們進行改善。
4、確立學習計劃
家長可以幫助高中生制定合理的學習計劃,幫助孩子確立短期目標、長期目標。通過這種行為,能夠讓孩子有規律、有動力地進行學習,不會茫然無措,浪費光陰。
5、各科用合適的方法
家長應當指導孩子,對于高中的每門功課要用不同的、合適的方法。例如在學語文、英語,要注意朗讀、背誦、記憶,而在學理科科目時就得注重解題思路,多與同學交流解題方法。
6、不以分數論成敗
家長不要老拿成績好的孩子和自己的孩子做比較,只要孩子稍有進步,就應該明確表示贊賞,這樣孩子才不會對學習感到厭惡和恐懼。大多數咨詢孩子厭學問題的家長都有這個毛病,愛拿自家孩子和別的小孩比,殊不知正是家長的這種行為導致孩子厭惡學習,所以我們家長也要適當反省。
高中生為什么會產生厭學情緒
1、學習負擔和重壓過大
目前的高中生,學習重壓和負擔之大是毋庸置疑的,一個認真的高中生,天天的學習時間不低于12小時,這種重壓和負擔,對于正處于生理和心理發育期的高中生來講,確實是不適合的,因此孩子在如此大的壓力之下,就容易產生鬧情緒不想上學的想法。
2、老師的教育方法不當
教師在教育教學中有意無意地產生一些失誤,如考試解析時對排行榜次的過度強化、個別輔導的親疏之分、課堂教學中的否定傾向、平時的教育中的言辭與偏頗,造成對學生自信心、自尊心的傷害,讓不少高中生的情緒受到干擾。
2、家庭影響
家庭關系緊張或重組家庭或留守家庭,家長們對孩子生活上的關心都明顯不夠,就更談不上對孩子學習教育的重視了。孩子因為成長過程中缺少被關愛,遇到了困惑在家庭中沒有關系親密的求助對象,因為有心理上的自卑在學校也不會主動向同學老師求助,甚至會下意識的拒絕別人的幫助,這種情況導致高中生厭學占很大比例。
3、不良的社會風氣
不良的社會風氣和社會文化也對高中學生的學習也產生一定的不良影響。如社會上“一切向錢看”的賺錢思想;一些內容不健康的電影、錄像、圖書等處于青春期的中學生也產生了消極影響。還有一些學生是結交了社會上一些不三不四的朋友后,耳濡目染,逐漸厭學,這是需要我們家長掌握到位的。
4、消極的情緒體驗
有些孩子因為消極的情緒,因此而產生的自卑、鬧情緒和失去信心等,造成不想上學。同時不少高中生抗挫折能力較弱,學生對考試成績的分數缺少正常心態,常因一次失誤而一蹶不振,失去信心、失去動力,缺少屢敗屢戰的抗挫能力和鍥而不舍的精神,由此而生不想上學情緒。
5、孩子對學習認識上的偏差
孩子對發現常識、了解常識、學會和運用常識的困難程度估計不足或認識不深,以為易如反掌,結果一旦遇見困難便知難而退鬧情緒。缺少對學習困難程度充分認識的心理籌備,由此滋生不想上學情緒。
讓高中生提高情緒管理能力的方法
1、培養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
高中學生要樹立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能幫助克服困難,從挫折里面汲取經驗,增加信心,不斷努力進取,對未來充滿希望。相信問題總會有辦法解決的,從而能夠勇敢面對現實。
2、要學會自我安慰
當人們出現消極心態時,應該及時找出各種理由學會為自己的行為辯解,這樣能讓心理上得到平衡,穩定了其精神,而且轉化了不良的情緒。另外,高中學生也可以通過轉移注意力的方式來緩解壓力,比如散步、聽歌或者和朋友一起玩玩游戲。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