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由于在孩子小的時候,家長在他們的教育問題上過于包辦,導致他們在長大之后失去面對挫折和困難的勇氣,當遇到問題的時候,不是一味的逃避,就是會變的一蹶不振,這個時候作為家長該怎么去鼓勵孩子呢?
孩子遇到難題就退縮怎樣鼓勵孩子
1、首先,作為家長不要給孩子貼標簽。從態度來看,不要給孩子貼上標簽。給孩子貼上“不自信”的標簽,會孩子很受傷也很尷尬,我們越覺得孩子沒有信心,孩子就越會在我們眼中表現出不自信的行為,隨著時間的推移,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而當我們更多地關注和發現孩子“做”的事情,并幫助孩子建立信心時,孩子會越來越自信。
2、幫孩子建立自信心。小孩子生活中的自尊心比較高,有時候嘗試去面對困難的時候,失敗的后果瞬間擊敗了孩子的自信心,以后遇到問題時,就會擔心自己做不好而拒絕做。
家長在孩子遇到失敗的時候,千萬不要急于爭吵,而是要用鼓勵的方式,去幫助孩子建立自信心,敢于嘗試、面對問題。很多家長都以為,孩子面對困難的能力都是鍛煉出來的,其實家長鼓勵和陪伴是最為重要的。
3、表揚也應適當。許多的孩子是在充滿贊揚的環境里長大的。即便做了一件該做的事,周圍的人也會贊不絕口;而且犯了錯誤的時候,家長往往也會出于疼愛而護其短處。這會使孩子遇到難題就退縮,任性、虛榮,常常因一些小事而吵鬧。這樣的孩子當然無法經得住人生道路的上困難與挫折。
家長的哪些行為會讓孩子遇到難題就退縮
1、錯誤的獎勵和表揚
不少家長會和孩子說,如果你考進第幾名就帶你去哪玩,或者這次比賽拿了獎就讓你打籃球,其實目的都是為了對孩子進行控制,心理學家曾說過,一切被視為掌控我們的東西,對我們內心的長期動機都是有害的,一旦你停止獎勵,孩子對這件事的興趣就會逐漸消失。
2、嬌生慣養
父母一味贊揚孩子,有時對孩子的缺點也津津樂道,生活上包辦代替一切,孩子受到過多的保護,自以為是,產生“自我優越”心理,養成坐享其成的習慣,稍不稱心就發脾氣或畏縮逃避,且聽不得批評,甚至稱贊別人他也受不了。
3、家長只會說“沒事”
當孩子遇到挫折,并且解決不了的時候,他們可能會情緒崩潰,嚴重的話還會演變成哭鬧不止。面對這種情況,有些家長不知道該如何正確應對,只會對孩子說:“寶貝,沒事沒事,不要哭。”
這種做法其實也是存在問題的,因為家長忽略了孩子的感受,同時又阻止了發泄情緒,反而會讓孩子的壓力得不到釋放,自然抗挫折能力也無法提高。
想要讓孩子變的勇敢家長該怎么做
1、放手鍛煉孩子不包辦代替孩子的事情
如今絕大多數的孩子都是獨生子女,大人們對孩子保護過度,任何事情都包辦代替。這樣一來孩子們就成了溫室里的花朵,一旦離開了大人的保護就會變得膽小怕事,因此家長們要有意識的對孩子進行鍛煉,讓孩子自己處理問題,從而使孩子變得膽大一些。
如果家長對孩子所做的事情一手包辦,那么從現在開始一定要立刻停止,把鍛煉的機會還給孩子,平時家長們也要處處注意培養孩子獨立的性格和堅強的毅力,鼓勵孩子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2、帶孩子參加挑戰
孩子膽小沒有勇氣,家長應該適度進行干預,培養孩子的勇氣,可以選擇帶孩子參加一些冒險的活動和游戲,比如帶孩子去游樂園嘗試一下孩子沒參加過的游樂項目,或者帶孩子怕怕山等戶外項目。多與外界的事物和人溝通,在培養孩子勇氣的同時對孩子的人際交往能力也有幫助。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