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在孩子們面前,很多家長們都會對自己的行為有所克制,以避免孩子學到了自己身上不好的習慣。但有一些家長不這樣想,經常在孩子們面前做出一些不好的行為,其實這樣的對孩子的教育,是有很多不利的影響的。
家長行為對孩子教育的影響
第一、父母暴躁的行為會讓孩子變得暴躁。父母暴躁的脾氣,會讓孩子感到家庭的恐懼,若是孩子長期生活在父母吵架的環境中,長大之后也會擁有和父母一樣的暴躁脾氣。
也許很多父母以為,當著孩子的面吵架沒什么,反正孩子還小記不住事情,這種想法完全是錯誤的。正因為孩子小,所以對家庭的氛圍非常的敏感,更需要家長好好的呵護。
第二、父母不愛學習的行為,也會影響孩子。想要跟上時代發展,那么就要永不停步的學習,在家庭當中教育孩子也是一樣,只有學習才能夠跟上孩子教育的模式。
在學校老師起到了帶頭榜樣的作用,而在家里,起到領頭作用的就是家長們。想讓自己的孩子變得愛學習,家長就要以身作則,樹立一個好的榜樣。
第三、孩子過分依賴別人的評價,源于父母的過度表揚或批評的行為。適當的表揚有利于幫助孩子樹立自信心,但是在現實生活中,有些父母受愉快教育理論的影響,平時喜歡無原則的表揚孩子,結果導致了孩子缺乏自我意識,過分看重別人的評價,每做一點小事都希望得到表揚,否則就拒絕去做。
同樣,過度的批評也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使孩子看不到自我。因此,孩子出錯時,家長需要有分寸地指出其錯誤在哪里,從而幫助其吸收教訓,改正缺點。
第四、孩子不服從管教,源于父母間的行為教育意見不統一。由于各種原因,絕大多數父母,在教育子女問題上,都存在著或多或少的分歧。聰明的父母會避開孩子單獨商討,以求在達到意見的統一后再對孩子進行教育。
家長哪些行為教育是好的
1、教育孩子尊敬長輩。現在的孩子都是家里的寶,常常會出現一個家庭里,幾個老人圍著孩子轉的情況,有的孩子就被慣壞了,對老人呼來喝去,沒有絲毫敬意。
這點父母一定不能慣,孩子出現對長輩沒大沒小或不尊重時,若父母沒有適當糾正,長久下來,不僅會養成孩子霸道、不講理的個性,在團體中也會成為不受歡迎的人。
2、不斷地自我提升。家庭教育的過程,事實上也是父母與孩子共同成長的過程,人們常常認為孩子在父母的教育下變好或變壞,卻忽略的家長其實也可以在教育的過程中,學到很多。
因為教育需要的正是家長們不斷地糾錯,把自己觀念上的錯誤、教育方式上的錯誤在自己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慢慢改正,既引導了孩子,又可以讓自己得到提升。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