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有些孩子在課堂聽講時,表現的非常活躍,經常和老師互動,也能時刻緊跟老師的思路,是老師眼中的“小紅人”。但有些孩子不積極舉手發言,很容易上課走神,也不利于老師觀察他的學習狀態,可以說百害而無一利。
孩子不積極舉手發言怎么辦
1、讓孩子覺得有話可說
舉手是一種勇氣,不舉手是因為猶豫,猶豫不是沒有思考成熟,就是孩子愛面子,怕回答錯了眾人笑話自己。那家長就創造一個比較寬松的氛圍,讓孩子覺得有話可說,讓們把不成熟的思考大膽表露出來。
有時孩子不愿意舉手,但會經常對自己感興趣的話題在下面竊竊私語,小聲討論。所以家長要做到讓他有話可說,并且敢說。
2、培養外向的性格
家長要從培養孩子性格人手,讓他變得外向一點、膽大一點。比如,家長可以給孩子提問,讓他在家人面前回答。當孩子回答正確、表達從容時,大家應給他掌聲和贊揚。
家長帶孩子到親朋好友家玩,也可以鼓勵孩子發言,這樣有利于他變得更外向、更膽大。慢慢地,再引導他在課堂上大膽發言。
3、培養自信心
家長要做的是培養孩子的自信心。孩子的自信心很大程度上來自家長的評價。平時在家里,家長應尋找一切機會肯定他、贊揚他。
比如,爸爸和孩子下棋,當他走出一步好棋或贏了一局時,爸爸可以夸獎孩子:“你這步棋下得太好了,看似防守,實則進攻,太妙!”“你這盤棋下得真好,我挺佩服你的思路。”通過這樣的肯定和表揚,可以漸漸激發出孩子的自信心。
孩子不積極舉手發言的原因
1、性格內向
孩子性格內向,平時也不愛說話,別人問就說,不問從不主動和別人聊天談話。像這種在課堂上主動發言的事情,更是有些膽怯,害怕自己答錯了,老師和同學笑話。
孩子非常在意別人的評價,主要還是對個人的不自信,即使會的問題,也擔心站起來發言,心里緊張不小心回答錯誤。
2、知識掌握不牢固
有的孩子也想舉手發言,但是對所回答的問題不是很確定,需要思考一會兒,才能跟上老師的思路,可是等自己想明白,這道題已經回答過了,失去了發言的機會。
孩子不積極舉手發言的危害
1,影響孩子的學習主動性
通過課堂的提問與回答,老師可以及時發現學生的問題,而孩子自己也能在回答問題的過程中,不斷修正自己的認知和判斷,從而產生想要學習更多知識的動機。
如果孩子不積極舉手發言,沒有跟教師形成良性的互動,對自己的認知沒有清晰的判斷,從而無法建立積極主動學習的動力。
2,容易形成被動接受的處事方式
積極回答問題是主動學習的一種方式,一味的被動等待老師點名回答問題,容易讓孩子形成被動接受事物的處事方式,從而不利于建立主動思考的思維方式。主動思考既有利于幫助孩子建立自信,也有助于孩子對待問題,能思考的更深入,更有遠見。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