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生活中,越來越多的學生逐漸都產生了厭學情緒,但又因為家長的引導不及時、教育不當,讓孩子不想去學校的想法也就會更加強烈。所以,這時我們就要了解原因,然后幫助孩子找到科學的解決辦法。
學生不想去學校的原因
1、孩子否定自己
越來越多的學生在對學業成就,和未來成功過渡關注的社會大背景下紛紛倒下。他們感受到學習的過程痛苦而無趣,父母們的傾力安排讓這些學生失去了對自己的掌控感。
孩子們感受到哪怕自己已經很努力了、成績考得已經很好了,父母們卻依然不滿意,學習結果帶來的總是挫敗感和自責感,似乎只有100分、前3名才能讓父母們喜笑顏開,孩子們越來越體會不到學習所帶來的成就感。
隨著年齡的不斷增長,內在不斷否定自我的聲音,也就會轉化成孩子長期低落的情緒、越來越糟糕的成績、越來越疏離的同學關系等,也就會造成學生不想去學校的原因。
2、家庭缺失愛
每一個孩子都希望自己的父母相親相愛,希望父母無條件地愛自己。在愛溫暖流動的家庭中孩子可以安心地做自己、發展自己,而在愛無法流動的家庭中孩子充滿著不安全感、不信任感和深深的恐懼感,試問一個長期心神不寧的孩子如何去好好學習?
3、內在驅動力不夠
一些學生放學回家后能躺著絕不坐著,自己的事情能不做就不做,甚至連作業能拖就拖,這種是跟孩子的內在驅動力不夠有關。很多父母從小包辦任何事情,沒有教會孩子獨立,導致孩子將這些生活習慣轉移到學習上。
也讓孩子因為作業沒有按時完成,害怕老師譴責而不愿上學,總想待在家中玩耍,也就是孩子不想去學校的原因之一。
學生不想去學校怎么引導
1、改善孩子的情緒
家長要盡可能多的保持和孩子的交流,不管他們是開心也好,不開心也罷,都要持續溝通,不能讓孩子自己一個人生悶氣。尤其是高年級的學生,他們的思想變化是很劇烈的,如果沒有家長的引導可能會一個人鉆牛角尖。
而且家長在溝通的時候不要總是圍繞著學習和寫作業的話題,多和孩子說一些其他的,這樣有助于打開孩子的心扉,更愿意和家長多說一些。這樣在學校的時候,也能適度的緩解厭學情緒。
2、提高孩子抗壓能力
家長可以多認可鼓勵孩子,提高孩子的抗挫折能力,不要讓他們因為一些小事就耿耿于懷,躲在自己的舒適圈不出來。讓不想去學校的學生知道即使遇到失敗,也能從中總結經驗教訓,從而對自己的狀態和行為做更好的調整。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