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做一次心平氣和的談話,孩子有這種想法一定是有原因的,一定要搞清楚原因,千萬不可以強硬的態度讓孩子接受家長的觀點。如果實在談不通,讓孩子有一次實踐的經歷,因為最好的教育就是實踐經歷,讓他有一次難忘的經歷,才會明白父母的觀點是正確的!
孩子不想上學要去打工怎么辦
首先切忌打罵,現在的孩子和我們那個時代有很大的不同,當時的我們,接觸社會少,比較單純,對父母的意見大多還能接受。如今是網絡時代,他們通過各種渠道了解接觸社會,心智成熟,對待事物有自己的見解,所以不能采取打罵的方式,因為不但沒有效果還可能會起反作用。
和孩子交朋友,讓他先接受你,再接受你的建議,鼓勵孩子堅持下去,實在不行就讀專科再接本,多讀幾年書會,讓你成為有溫度有情趣會思考的人。
帶著孩子去火車站,高鐵站,飛機場的出口看看,讓他觀察出入的人群有什么不同,明白現實社會中存在的差距。
總的來講,教育孩子不是個簡單的課題,不管怎么說,家長一定要采取措施,讓孩子明白文憑不是唯一,但至少讓你有更多的選擇機會。
孩子為什么不想上學
1、意志薄弱,耐挫力差。
許多孩子盡管主觀上有學習的愿望,但學習畢竟是一項艱苦的事情,需求必定的時刻及意志,中小學階段簡直都是獨生子女,是爸爸媽媽的寵兒,生活中的任何困難簡直都是爸爸媽媽協助處理,因而許多學生堅持性差,意志薄弱。一旦碰到困難便打退堂鼓,懼怕去學、去動腦,長期下去,便發生厭學心情。
2、人際關系問題。
與同學共處不融洽,受到小團體的架空,或者老師的教育方法方法不對,不夠尊重孩子,這些都會影響孩子上學的積極性。
3、家長的期望值過高,給孩子帶來壓力。
學習需求勞逸結合,一味讓孩子學習,或總強調自己的支付與不易,就會給孩子帶來無形的壓力,進而影響身心的健康發展,一朝一夕也會發生厭學心情。
孩子有這幾種表現,可能是厭學了,家長一定要重視
會表現出焦慮和煩躁:一提到學習或者與學習有關的活動,如做作業、考試等,孩子就會表現出明顯的焦慮情緒,像坐立不安、唉聲嘆氣,或者容易發脾氣。
還有的會表現出沮喪和失落:在學習過程中,孩子常常顯得情緒低落,比如因為學習上的困難而感到氣餒,甚至可能會暗自哭泣。
總愛拖延:上學前總是拖拖拉拉,比如賴床、慢慢收拾書包等;做作業也會拖延,找各種理由推遲,如頻繁看手機、玩文具。
甚至逃避學習任務:可能會裝病、編造理由請假不去上學;或者在學習時間,偷偷做別的事情,比如看漫畫、玩游戲來逃避學習。
破壞學習工具:例如頻繁折斷鉛筆、撕毀作業本,以此來表達對學習的不滿。
注意力不集中:上課經常走神、發呆,或者眼睛看著老師和黑板,但心思完全不在課堂內容上,被提問時不知道老師在講什么。學習動力下降:以前對學習比較主動,會主動完成作業、積極參加課堂互動,現在變得很被動,甚至需要家長反復催促才肯學習;對于新知識、新作業完全提不起興趣。
學習成績下滑:如果孩子之前成績穩定,突然成績下降,并且沒有明顯的其他原因,這也可能是厭學導致的。因為厭學情緒會讓孩子在學習上投入的精力減少,從而影響成績。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