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一年級的孩子理解能力差其實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但是很多家長看到別的孩子的理解能力強,語言組織能力比較優秀,就會拿自己的家的小朋友進行比較,最后發現自己的孩子什么都不行,就會去要求他,那么家長該怎么做呢?
一年級小朋友理解能力差怎么辦
1、家長要重視親子共讀。只有和孩子共讀一本書,才可以和孩子交流,對孩子的情感及認知等給予適時的點撥和提高。家長不缺失孩子的成長才可以豐富孩子的知識和情感,才能讓孩子的理解能力隨著閱歷的提高而提高。
2、利用課余時間和孩子做組詞的小游戲。口語表達最初就是從單個字或詞開始的,而家長可以充分利用親子游戲來幫助孩子,如和孩子做組詞游戲,最好在家里墻上掛一塊白板,方便書寫。或者在室外也可以口語對話形式來玩組詞游戲。
如你說一個“人”字,讓孩子用人字來組詞,可以是人字在前,也可以人字在后,通過家長的引導和提示,孩子每一次組詞成功,都是一次小小的收獲,如此堅持即可。
3、要讓孩子獨立思考,多問“為什么”。在學習中,需要不斷地思考,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不斷地發現問題,對問題要具有洞察力。只有這樣才能更深刻的理解學習的材料,取得良好的效果。
反之,如果孩子習慣于被動的接受方式和機械式的死記硬背,對接觸的事物半知半解,長此以往,很容易就會養成他們的依賴性和懶惰性,對事物的理解也只能浮于表面,對所學知識也不能靈活運用。
一年級小朋友理解能力差的原因
1、對于基礎知識掌握的不夠牢固
在剛接觸學習內容時,很多孩子的心思還沒有完全代入進來,所以對知識的掌握還不是特別牢固,完全就是停留在表面的那種。因此當同樣的問題開始“舉一反三”的時候,孩子的大腦就沒有辦法靈活的應對了,因為他的知識點只僅限于同類問題。
2、孩子專注力有明顯的缺乏跡象
學習本身就是嚴謹不容懈怠的事,可偏偏有些孩子在思考問題時,注意力卻已經飛出了很遠,沒有辦法保持在集中的狀態下,所以這時對題目的理解就開始有偏差。或許家長看著孩子表面是在認真閱讀和思考問題,但實則孩子已經處于走神狀態。
但其實一年級小孩理解能力差,不一定就是腦子笨,也有可能是在學前做的功課比較少,接觸面比較窄,所以也會影響孩子在課堂上的理解能力,可以讓孩子多接觸一些事物。見識多了,一切的能力也就強很多。其實孩子和家長是一樣的,如果你從來沒有接觸過這一方面的東西,那肯定是對他不理解。
我們應該帶孩子到大自然當中,讓孩子自己去感受。自己去想象、自己去繪畫,在這個過程當中對孩子也是受益匪淺,加深了孩子對事物的理解和認識。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