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在現代社會與人溝通是非常重要的技能,擁有良好的人際交往技能,可以在生活和工作中都變得十分順暢。但是有的家長發現自己孩子越來越不愛說話了,不喜歡和人溝通。那么孩子不與人溝通怎么辦呢?
孩子不與人溝通怎么辦
1、傾聽孩子內心
很多家長和孩子溝通,只是單純的發出指令,讓孩子無條件服從。家長們幾乎不聽孩子說什么,更別說探尋孩子的內心了。有些家長在孩子渴望認同時處處打壓,總是敷衍孩子的傾訴。孩子在經歷多次的被忽視、被冷落之后,便發現只要自己拒絕溝通,就不用感受到來自父母的情感傷害。
孩子只有在感受到舒適、溫馨時,才會愿意將自己的內心世界打開。所以只有家長改變出發點,把孩子當做一個獨立于你的個體來對待。傾聽孩子的內心世界,讓孩子能在和父母的溝通中感受到理解、包容、接納、鼓勵、支持、力量等積極的情緒,那么孩子是不會拒絕和父母溝通的。
2、傳遞積極的情緒
很多孩子對父母都是報喜不報憂,因為每次說到不好的的事情時,父母的情緒比自己還激烈,經常會把錯誤歸咎到自己身上。家長總是在傳遞一些消極的訊息,讓孩子覺得自己好失敗。這讓孩子的傾訴更加困難。
家長只需要做到傾聽,并對孩子表達了理解,這就夠了。如果能做得更好,那么就要在孩子每一次向家長傾訴時,家長給予孩子積極地情緒,讓孩子感受到被接納和關愛,這樣孩子會更加樂于和父母傾訴自己的心事。
3、增加孩子的安全感
有的孩子不與人溝通是因為離開父母就不想和別人交往,這對他們來說很困難。有些家長對孩子過分疼愛,總擔心孩子和別人在一起會吃虧受委屈。這種擔憂的情緒傳遞到孩子,使他們總是懷疑外界,認為世界充滿風險,因此不敢和別人交往。
這種情況下的家長應當注意自己平時的言行,多向孩子表示這世界溫暖善良的一面,自己在平時也要對世界充滿善意,經常幫助他人,贊美他人,培養孩子樂觀的性格。這樣孩子才會鼓起勇氣和外界交流,與他人溝通。
4、家長給孩子創造社交機會
孩子不與人溝通,有可能是生活環境太單一造成的不會與人溝通,家長可以嘗試多給孩子制造機會,鍛煉孩子的社交能力。
比如,出去串門時,盡量把孩子帶上。使孩子有機會接觸各種各樣的人,體會到交往的樂趣;或者經常帶孩子到戶外散心游玩,經常與大自然接觸的孩子會更加積極開朗。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