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很多家長沒有把作業權還給孩子,總是控制著他們的作業量,今天不寫完多少,就不準干什么,這樣做他們其實是沒辦法在學習中品嘗到成功和喜悅的,他們會覺得不是為自己而學,慢慢的孩子的學習態度就不好了。
孩子的學習態度不好家長怎么做
1、陪讀時要讓孩子意識到學習的重要性
生活中有些家長在陪讀中喜歡用獎勵的方式來鼓勵孩子進步,比如你考了滿分,我要給你買……這些是陪讀中的大忌,因為這樣會讓孩子形成一種觀念:學習是為了眼前的獎品而不是自己的未來。
當一旦有一天你達不到孩子的愿望,孩子對學習的興趣也會消失,所以,在陪讀的時候,家長一定要讓孩子長遠的意識到學習的重要性。
2、要讓孩子學會獨立思考
俗話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很多家長在陪讀的時候會手把手教孩子這個字怎么讀,怎么寫,甚至恨不得拿著孩子的手教他,這樣亦是大忌。
所以,陪讀時一定要多和孩子說:你再仔細想想,或者給他點思路或提示,不要說得太直接。
3、要經常鼓勵孩子
很多孩子不愿意學習多半是因為遇到了難題或者學習太枯燥導致對學習興趣全無,甚至看見作業就頭疼。
這時家長千萬不要去責怪孩子,要正確的引導,陪讀時一定要幫助孩子發現學習中的快樂,多用鼓勵的話語激發孩子的學習動力。
比如:這么難的題目你都做出來了,真棒!還差一點就完成了,加油!多說一些鼓勵的話,也是陪讀家長所必須具備的能力。
4、制定方案時讓孩子出謀劃策。
畢竟解決方案要靠孩子來執行,所以家長要放權給孩子,啟發孩子發散思維,積極想辦法,為自己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這個過程也是在培養孩子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是很重要的一步,家長一定不要包辦代替。
5、明確學習目的
家長們都想要讓孩子明白:學習是自己的事兒。但就是苦于沒有方法,怎么才能讓孩子認可這個“學習觀”呢?
面對孩子講道理是沒太大作用的,家長可以嘗試從學習習慣入手,培養孩子的自主學習意識。
比如,從小學一年級,就告知孩子作業是他自己的任務,需要自己完成,有困難家長可以幫助,但是不能替代他,他要為自己的作業質量負責。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