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許多媽媽在和孩子溝通時感覺很困難,發現孩子逐漸長大了,越來越不了解他們了,更不知道他們在想什么,也不知道孩子的所需、所盼、所求,尤其是當孩子步入青春期和叛逆期后,和孩子的交流變得更困難了,那么媽媽平時應該怎樣與孩子進行溝通呢?
媽媽平時應該怎樣與孩子進行溝通?
一、避免過度反應。
對孩子言行的反應過于激烈往往導致爭吵,使交談無法繼續。為了使交談保持友好的氣氛,父母不要帶著焦慮和情緒與孩子交談;同時,為了體現尊重,避免引起反感,父母在提問題時,以商量的、平和的語氣進行,如“你這樣做是怎么想的?”、“讓我們談談好嗎?”
二、保持平等對話的溝通心態。
在與孩子溝通的過程中,家長不要過分太高姿態,而是應該以一種平等的對話,這樣才能夠讓孩子愿意與你溝通,也就是溝通的有效性。
三、要學會傾聽。
與孩子溝通需要談自己的意見,但更需要耐心地傾聽孩子的想法。傾聽意味著避免打斷孩子的話、集中精力于交流的過程。為了便于做到這一點,溝通要在安靜的地方進行,排除可能使人分心的干擾。如果你正忙于做晚飯或看喜歡的電視節目,要做到認真傾聽是困難的。
做一個耐心的傾聽者能使你了解孩子的問題和觀點,有助于澄清事實,避免對孩子的誤解。經常傾聽孩子的聲音,你會發現,盡管你沒有對孩子提出許多要求和建議,你的孩子卻更多地向你提出問題。這是因為,善于傾聽的父母才有可能成為孩子的知心朋友。
四、要創造機會交談。
與孩子溝通需要有恰當的機會。青少年不喜歡預約的談話。你想談的時侯,他們可能沒有興趣;只有他們想談的時侯,溝通才有可能順利進行。有些父母可能喜歡在晚飯桌上或睡前時間與孩子談話,有些父母則常常利用一起散步或郊游的時間與孩子交流。
不管選擇什么時間,我們都要知道,溝通常常是在共同的活動中進行的。切忌不要總是試圖在臨時想起的、不固定的時間與孩子進行溝通,那樣做的結果只能是失敗。
五、溝通沒有秘訣。
比如,一位母親的兒子個性內向,沉默寡言,一般的方法難以獲得有效的溝通。于是,這位母親根據兒子喜歡聽音樂、寫作和閱讀的特點,經常與兒子一起到書店去,在那里聽兒子向她講述故事和書里的人物,以此了解他的想法和感受;她還和兒子一起聽音樂、做兒子作品的一個讀者,不斷進行鼓勵。她的兒子最終慢慢地活躍開朗了起來。
可見,成功的親子溝通沒有什么秘訣,只要你是有心人,就能找到適合自己孩子的溝通方式。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