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作為家長,為了孩子的成長,經常要和老師打交道,不要錯誤地認為把孩子送進學校就是老師的事情。至少,你要向老師了解自己的孩子在學校時情況,協助老師教育好孩子。但是怎么和孩子老師進行有效的溝通?很多父母是不知道的。
怎么和孩子老師進行有效的溝通?
1、跟老師說話要言簡意賅,不要長篇大論。有時候開完家長會,不少家長都想好不容易見到老師了,想跟老師聊聊孩子。可有的家長總是纏著老師滔滔不絕說個沒完,還說不到重點。一次,就有一個家長跟老師說了半天,老師問:“您想要我做什么呢?”既耽誤了老師和大家的時間,到最后問題也得不到解決。說實在話,每個班幾十個孩子,老師不可能關注到每個孩子的所有問題,家長跟老師交流,一方面是引起老師對自己孩子的關注,另外一個方面要把問題聚焦在學習上,這樣才會有效果。
2、不見得每個老師都去找,女兒高中三年,我從內心感謝每一個老師,但并不是每個老師都找過。我覺得孩子哪門功課存在問題,才去找該科老師交流一下,跟老師商量如何幫助孩子提高。而那些孩子已經學得很好的科目,就沒有必要再去給老師添麻煩了。我就從來沒有單獨找女兒的地理老師和歷史老師聊過,因為女兒的地理和歷史學得都很好,而且有自己一套獨特的方法,我相信她只要跟著老師走,認真學,一定沒有問題,所以就沒有再問過老師她這兩科的問題。
3、去找老師前,先想好要說的話。我每次跟老師交流之前,自己都先在心里備備課,想好了自己要說的話。老師每天管那么多孩子,時間非常有限,所以,總是在跟老師打電話前把自己要表達的意思順一遍,甚至在一個紙條上寫好要問的問題,既不浪費時間又不會漏掉關鍵東西。
4、跟老師溝通切忌指導老師的教學,有的家長很有想法,跟老師聊天的時候,總是給老師的教學提許多具體的建議,要求老師怎么上課,這無疑是在干涉老師的教學活動。教學有教學大綱,而且每個老師都有自己的一套多年形成的方法。家長對老師在教學上提建議,有時候老師為了照顧家長的面子,都友好地表示接受,可實際上大多數老師是抵觸的,覺得家長的手伸得太長。自然大多數老師是好的,不會因此而對孩子有不好的印象,但也不排除有的老師素質較差,會把對家長的壞印象轉嫁到孩子身上,對孩子的學習產生不好的影響。
5、單獨打電話或者單獨找老師面談,那次家長會后,我找老師,再也不在家長會前后人多的時候了。一是因為女兒的學習成績并不好,老師當眾“赤裸裸”的表述讓我有時候臉上掛不住;二是因為人太多,并不能深入就女兒個性化的問題跟老師交換意見。
6、找老師,一個學期一兩次即可。體諒老師。因為我自己做過老師,知道中學老師的辛苦,明白他們平時的時間都很緊張。家長頻繁給老師打電話詢問孩子的情況,很可能打亂老師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節奏。中學里老師的課排得都很滿,通常一個主科的老師都會帶兩個班,一個星期十多節課,課余要批改作業,班主任還要做學生工作。每天都要早出晚歸,非常辛苦。因此,我一般情況下是不會找老師的。孩子大了,許多事情應該自己找老師溝通解決,鍛煉解決問題的能力。所以一般情況下,學習上的事情我都鼓勵女兒自己找老師。每次去開家長會,幾乎每個老師都在強調,讓孩子有空就去找他們答疑。其實,家長找老師無非是想問問孩子的學習情況的,既然他們對孩子的學習都那么上心,家長也就沒有必要那么緊追不舍了。凡事不在多而在有效,跟老師溝通的時候,爭取一次就把問題解決。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