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要做好小孩子的心理疏導工作。你就要看小孩子所表現出來的心理問題。通過談話或者是各種渠道來了解小孩子為什么要發生這樣的問題,為什么又有多種的表現,我們要解決任何問題的時候,首先都要知道是什么原因產生出這樣的形象出來。只有明白了這種原因之后,我們才能針對這個結果的原因來提起不同的辦法,具體的問題具體分析具體來解決。
1,首先要保持冷靜。
很多家長一看到小孩子表現的有一點點不“正常”,就非常焦慮,并且認為是孩子“有病”,會不斷斥責、責罵、質疑孩子,并且強行要求孩子表現“正常”。家長的這種焦慮情緒,及強迫控制行為,會傳遞給孩子,讓孩子更加的害怕、緊張、封閉。
2,其次要細細觀察
很多小孩子遇到事情,心理覺得不舒服,但可能沒有辦法很詳細、很敏銳很敏感的說出來,這時候就需要家長在旁細細的觀察。
3,有技巧的引導孩子敞開心扉表達
家長是孩子最親近的人,也是接觸時間最多的人,如果家長可以在孩子有情緒反應時第一時間正確、及時的介入,有技巧的引導孩子感到安全的敞開心扉表達,并采用積極正向的疏導方法去排解。很多細小的心理情緒就不會細碎的積累成大問題。
4,及時帶孩子尋求專業幫助
家長也不是萬能的,如果家長束手無策時,最好的方法就是去尋求學校心理輔導老師、心理咨詢師等專業人士的幫助,共同配合幫助孩子調試心情、改變行為。
父母要教育孩子學會轉移或控制情緒,使自我情緒調整到最佳狀態,這樣也能夠冷靜、理智的處理問題。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所謂言傳身教,在對孩子進行心理健康教育,自己首先要心理健康,如果父母心理存在不健康的因素,很大的結果會影響孩子的心理,所以,要努力塑造自己良好的性格,保持心理健康,在孩子的心目中要樹立起正面的、可愛的形象。
父母應該平等對待孩子,適當的讓他參加家庭大事,培養孩子的責任感和獨立意識。讓孩子能夠清晰地知道,家庭中的每一件事情和自己都是息息相關的,所有的事情都應該有孩子的參與,還能鍛煉孩子的思維能力。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