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所以父母對對待孩子的教育態度和方法,將影響孩子一生。俗話說,有其父,便有其子,意思是說有什么樣的父親就有什么樣的子女。有些家長說自己孩子年紀不大就開始學會撒謊,沒有哪個孩子是天生就會撒謊的,撒謊是因為后天模仿。
如果家長經常跟孩子承諾,卻又總是不兌現或是家長經常跟別人說假話,被孩子聽到;這些,都會被孩子注意到,都會讓孩子在耳濡目染中學會說謊。相反如果你是一位善良真誠的母親,那么你的孩子也會是這樣。所以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態度和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態度和方法:
1.保證孩子在健康的家庭環境中成長。為孩子創造一個獨立自主的生活環境,培養孩子健康的生活學習習慣。同時也要告知家長:家長之間有矛盾經常爭吵,也是很不正常不健康的環境。破碎家庭、長期分離的家庭更讓孩子缺少歸屬感。我們要用正面的健康的方式來安慰疏導孩子,不可采取疏于管教或溺愛或過分嚴厲等極端措施,更不能個人情緒而遷怒于子女。
2.永遠讓孩子看到希望。家長們都是對孩子寄予希望的,但如何讓孩子們看到希望,且認為自己確實有希望呢?無論孩子做的如何,都常夸獎說:“干的好”,“太棒了”之類。這就是采用希望法則來正面激勵孩子。而愛找差距挑毛病,孩子得了95分,還非要追究為什么丟了5分。這種高標準嚴要求興許適得其反,會扼殺孩子的很多希望使其灰心喪氣。
3.永遠不要與孩子斗強。不要用“激將法”刺激孩子。父母總是比孩子有力量,無論是體力還是生活經驗,父母和孩子“斗智斗勇”,原本就是實力懸殊,當然,父母可以和孩子比賽一些他們擅長的具體項目,比如打球等,但不要以輸贏為目的。
家長、老師以及與孩子關系密切的成年人不能采用強硬的態度,不可以與孩子賭氣、硬比等方式去刺激孩子。對心理感情處于不成熟階段的少兒來說,“激將法”是不合適的。
4.激發孩子的興趣。興趣才是最好的老師,家長就要培養孩子的興趣,從多方面來鍛煉孩子的想象力,讓孩子學會觀察,他的思維才能發散思考,孩子的創造力也會得到提升,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培養過程。
5.要給孩子留點空間。家長也要懂得給孩子留點空間,讓孩子學會合理安排學習和玩耍的時間,培養孩子的計劃性和條理性,也有利于孩子以后的成長。父母都想把最好的東西留給孩子,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態度和方法一樣,一定要實施恰當有效的教育方式,才會起到正面的效果,讓孩子得到較好的發展。
6.不要壓制孩子的興趣。家長應培養孩子各項能力的綜合發展。家長不要壓制孩子的興趣,要鼓勵孩子發展特長,讓孩子不斷嘗試和探索新的事物。孩子本身就是一個獨特的個體,會有自己的個性,他不可能遵循固有的模式去發展。
每個孩子都會有各自的特點,家長會花費很多心思教育孩子,當孩子不服管教時,會采取嚇唬等不合理的教育方式,會在一定程度上給孩子帶來傷害。因此,家長要以正當的姿態,對孩子實施有效的教育。
所以,家長教育孩子的前提是必須保證孩子在健康的家庭環境中成長,家長更要以身作則,成為孩子的榜樣。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態度和方法是重中之重,需要我們每一位家長認真學習。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