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0
小學的時候常見的心理健康問題。主要來自于兩個方面,第一方面來自于社交第二方面來自于父母,學業上的壓力。
在社交方面的壓力,主要可能是社交恐懼癥。由于孩子在年幼的時候受到過某些刺激,所以對于與他人交流就有障礙。很多的社交恐懼癥,我們大人會覺得那些是害羞,是靦腆。覺得自己家孩子不愛說話。以后可能就好了。可能有些真的是靦腆。但是有些如果發展嚴重的話,可能會形成社交恐懼癥。因為那些我們所說的靦腆的孩子,他們多數都是心靈脆弱的。不好動的孩子,很多時候他們會接受大人給予的傷害或者是同學的傷害。小孩子心中會形成巨大的傷痕。這樣他們就會害怕與他人交流,害怕。別人導致不敢與他人交流,形成社交恐懼癥。
第二種來自于學業方面壓力。這方面壓力比較小因為仍然是小學階段但是需要家長會對孩子抱有很大希望。給孩子施加很大的學習壓力。但是在小學階段的心理壓力一般不會造成一些心理疾病,但是如果壓力過大,或者孩子心里承受能力過差。外加父母的一些指責,謾罵。都會讓孩子內心煩躁不安。嚴重的真的可能會導致心理問題。
遇到很多家長誤以為小學生心理問題主要是學習問題,就感到很無力。學習壓力其實是家長感到的,反應在孩子的身上。學習內容對孩子而言只是新事物而已,他們一直面對、接受新事物,對學習其實沒有多大感覺。反而是家長突然間的緊張和從未有過的重視使孩子們不知所措了。
事實上,孩子對學習的重視完全視家長反應而定的。他們真正要面對的是親子關系和同伴關系的重大變化,上小學后,家長與孩子的關系突然只剩下了無盡的學習。孩子遇到更多的交往問題無從問起。家長會斥責。
還有一個嚴重的后果,家長們如此關心的成績問題,小學生一般還不能真正理解學習到底為什么,他要學習只有兩個目的,一是父母的認同,二是同伴的認同,一旦努力了而得不到,孩子會有極大的挫敗感,這種挫敗感如果沒有及時得到修復,會成為孩子性格的一部分。自卑、內向、逆反都會在不久以后的初中慢慢展現出來。
01-11 閱讀全文>
孩子厭學的表現主要是上課不愿意聽講,神游太虛或者干些和學習無關的事情,回家不愿寫作業,扣扣摸摸,磨磨蹭蹭,看見作業就睏,有的孩子因為厭學,甚至討厭學校,討厭老師。
如果家長沒有及時發現,沒有及時介入,甚至會發展到不愿進學校,經常性逃學的地步!
至于厭學的原因有很多。
首先是學習準備不足。學習準備,指學生在從事新的學習時,原有的心理發展水平對新的學習的適合性。成功的學習依賴于充分的學習準備,包括認知、情感、意志上的準備。
其次,從家庭因素來看,不良的家庭文化環境往往使可塑性很強的小學生在耳濡目染受到侵蝕。有的家長忽視自身作為子女“第一任家庭教師”的角色,在教育子女上,他們糊涂認識多,偏頗看法多,簡單粗暴多,放任自流多。有的家長認為,送孩子上學是義務教育的規定,孩子學差學好全靠學校;有的家長不但不重視子女的學習,反而經常在孩子面前做“經商致富”的宣傳,分散孩子的注意力,扭曲他們的價值觀;有的學生父母,常常打架吵嘴,甚至草率離異,在孩子的心靈上投下了難以抹去的陰影,使他們無心學習。
還有一些家庭中父母長期在外打工,孩子由老年人照顧,孩子無人及時教育,造成從小“自流”,缺失“關愛”,容易形成我行我素、固執、偏激的不健康心理。
01-11 閱讀全文>
孩子在小學階段的時候,思想還不成熟,因此會產生一些常見的心理問題。針對孩子常見的心理問題有什么解決方法,作為家長,我們應該多加觀察孩子平時的行為習慣,引導孩子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確保孩子可以健康快樂的成長。
小學生常見的心理問題
首先,孩子在學習方面的心理問題,會表現入學不適應主要表現:對上學的態度消極,出現或多或少的學習困難。不能很好地與同學相處,缺乏責任感,經常擾亂集體的秩序。
其次,孩子會出現一些厭學的心理問題,主要表現為:課堂學習、課外作業等學習活動完全處于消極被動狀態。注意力分散,明顯的分心狀態,常常聽課不專心、作業不用心、預復習無恒心,形成心不在焉的不良習慣。
對學習不感興趣,討厭學習,他們往往一提到學習就心煩,對家長和教師有抵觸情緒,導致學習成績差。
另外,小學生年齡越小,因此見到生人臉紅,不愛說話,即使說話也慢聲細語。上課時不敢舉手,不敢大聲回答問題。參加活動時主動性不強,不敢帶頭或自愿去做某件事。
12-10 閱讀全文>
小學生時期也是孩子的行為、智力和性格發展的迅速時期,也是很關鍵的時期。在這個期間,孩子很容易因為一些原因而出現不健康的心理,家長也就需要對孩子進行輔導,這樣才能予以解決,現在小學生心理輔導問題表現及輔導方法都有什么?
小學生心理輔導問題表現
1、敏感:隨著他們在小學時期的發展,自我意識就變得更加強烈,自尊心也是顯示的更為明顯,心理承受壓力還是較小的。所以當他們意識到某種威脅因素存在時,就會產生強烈不安、焦慮和恐懼;當其自尊心受到傷害時,也就會表現出生氣、憤怒、多疑等。
2、嫉妒:這是對他人的優勢地位在心中產生不愉快的情感。當別的小學生比自己強(如學習、相貌、人緣等),孩子也就會表現出不悅、怨恨、憤怒等,甚至還帶有破壞性的負面感情,這都是不利于孩子的成長的。
3、失落:小學生抱有許多的幻想,希望將其變為現實,他們會付出種種努力甚至刻意的追求。當這種需求若是不能得到滿足或部分滿足,孩子的心理也就會產生挫折,多表現在學習、吃穿方面。這也就很容易給小學生帶來緊張、恐懼和失望。
小學生心理輔導解決問題的方法
12-02 閱讀全文>
小學是孩子的學習技能的最佳時機,同時也是孩子性格和智力迅速發展的關鍵時期,往往這時候有不少人都會變得叛逆、自卑、不能正確面對失敗,所以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應首先了解小學生十大心理問題,再做出正確的引導。
小學生十大心理問題
1、學習問題
適者生存,不適者就淘汰,這是自然規律。但很多孩子因為學習壓力過重而出現心理問題,無論是老師還是家長總是以分數來評判孩子,讓他們承受本不該承受的負擔,再加上教學內容困難,久而久之出現了負擔和偏見。
2、厭學心理
有厭學傾向的學生,主要特征是對學習反感,甚至感到痛苦,因而經常逃學或曠課。他們往往認為自己學習能力低下,把自己看成學習上的失敗者,常以消極的態度對待學習活動,只是在教師和家長的施壓下勉強學習。
11-03 閱讀全文>
很多家長為了給孩子創造更好的條件,平常大都忙于工作,對孩子的教育問題有所缺失,對孩子也是沒有耐心,遇到事情經常斥責孩子,忽略對孩子的心理教育,那么小學生心理問題表現有哪些呢?
小學生心理問題表現有哪些
1、逃學和厭學
現在社會競爭比較激烈,兒童的學習壓力也逐漸加重。部分孩子對學習缺乏興趣,不招老師或同學喜歡,再加上學習成績差,久而久之對學習失去興趣,甚至厭學。這類小學生上課時不認真聽講,也不做作業,上課時東張西望和注意力不集中,從而轉變成逃學。
2、內心自卑
它是一種印過多的自我否定而產生的自慚形穢的情緒體驗。對自己缺乏信心,感到在各方面都不如人,有低人一等的感覺。在人際交往中對自己的能力過低評價,心理承受能力脆弱。謹小慎微,行為萎縮,瞻前顧后等。
11-01 閱讀全文>
現在的小學生的抗壓能力普遍是很差的現象,也是很容易出現心理問題的,所以作為家長我們一定要注意讓小學生行適當的放松,并且不給予小學生的孩子太多的學習壓力,才能避免小學生出現心理問題,那么小學生心理問題有什么呢?
小學生心理問題
1、逃學和厭學
現在社會競爭比較激烈,小學生的學習壓力也逐漸加重。部分小學生對學習缺乏興趣,不招老師或同學喜歡,再加上學習成績差,久而久之對學習失去興趣,甚至厭學。這類小學生上課時不認真聽講,也不做作業,上課時東張西望和注意力不集中,從而轉變成逃學。
2、依賴心理
現在很多小學生不管做什么事,都要由家人或他人幫助才能完成,此類小學生易產生依賴心理,對環境和家人很是依賴,而且會有自責傾向。如天氣的變化不能適應,不知道添減衣服,需要老師或家長的提醒才行,否則很容易感冒等。
08-15 閱讀全文>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