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處理孩子不聽話的問題上不要心急,要找到原因。可以和孩子靜下心來時認真的溝通一下,了解孩子心理上是怎么想的,平時多和孩子做一些互動。比如親子游戲,一起出去郊游,看電影,可以讓父母子女的關系更融洽。
在教育孩子的同時家長自身也要做好榜樣,以身作則。孩子就是家長的縮影,你對他的態度也決定了他反饋給你的行為。所以我們想要改變孩子的同時也要改變自己。這樣才能有更融洽的親子關系。
幼兒園不聽話的孩子怎樣教育
1、家長要具有良好情商,不發脾氣,給孩子起好的表率作用;哭是人的生理反應。在孩子哭的時候,家長保持冷靜,正常與孩子溝通就可以。
2、孩子每次發脾氣,都要平靜地告訴她:“有話好好說。”然后平靜地與孩子溝通。聽不聽話不重要。關鍵是能否接受正確的意見。聽話的孩子并不一定就好。
3、改變說話時的姿勢和距離。盡可能地靠近孩子,叫他的名字并保持目光接觸。
4、調整說話的語氣。用平和而堅定的語氣下達簡單而又明確的命令。
5、給予一定的緩沖時間,比如“你再玩5分鐘就要收起來了”,讓孩子心里有準備。
6、必要時用某種方法來支持您的命令。比如孩子拖延執行命令時給予一定的“懲罰”,或取消某種權利等。
幼兒園階段的孩子在3-4歲時,正處于第一叛逆期,發脾氣是一種十分常見的現象,在這個年齡段,孩子大腦的思維和肢體的協調性,靈活性提高,但是語言能力卻跟不上,孩子無法用準確的語言表達腦海中的想法,所以幼兒園孩子發脾氣主要是詞不達意的挫敗感,讓他們煩躁焦慮,導致了他們以哭鬧,踢打摔東西為主要方式來表達情感,是一種感到憤怒或遇到挫折時常見的不成熟的反應。
隨著年齡的增長,五歲之后詞匯量增多,語言能力邏輯能力提高,他們能夠較為熟練的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思想,發脾氣的次數就會慢慢減少。但是孩子愛發脾氣,如果不及時糾正,將影響他對環境的適應能力,使孩子難以應付挫折,并影響他健全人格的形成。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