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承擔著為孩子培養好學習習慣的重要責任,是孩子能夠適應學校教育的基礎,因此家長應該提高平日里對孩子行為習慣養成的重視,讓孩子在上學之前擺脫掉哪些壞習慣,那么學前兒童家庭教育的原則和方法是家長必須要清楚的。
學前兒童家庭教育的原則
1、促進思維的原則
學前教育一方面要適應孩子的思維發展水平,另一方面要幫助孩子掌握越來越復雜的思維方法,促進孩子思維發展。由此,家長和教師要多讓幼兒接觸實際,觀察事物,并加以集中、分類、比較,鼓勵孩子經常思考。
2、平等性原則
在家庭成員中孩子和祖父母、父母雖有長幼輩分之分,但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只有堅持平等性原則,才可能有一個和諧、民主、平等的家庭氛圍。這樣有利于孩子良好個性的形成和發展。
3、導向原則
不管教學什么,都要給孩子正確的引導,正確的思想導向,分辨是非,知道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
4、寓教于實踐的原則
對孩子的早期教育,要貫穿于家庭生活之中,寓教于生活之間互相關心、和睦協調、文明禮貌、潛移默化地養成孩子尊重別人、關心別人,助人為樂的良好品德。
學前兒童家庭教育的方法
1、尊重孩子的意愿
家長要習慣于與孩子交流溝通,竭力取其正確與合理的部分,不輕視孩子,不對孩子和孩子的建議不屑一顧。因此,要允許兒童按照他們自己的興趣去做事是非常重要的,這也是幫助他們成功的最佳途徑之一。
2、批評和表揚法
對孩子良好表現予以肯定,對其不良表現予以否定的一種方法。具體操作時應以表揚為主導,必要時進行批評甚至于適度的懲罰。
3、榜樣和示范
家長可針對孩子的實際,講一些英雄模范的故事,把英雄模范的形象和良好的行為作為孩子學習的榜樣。同時,要培養孩子具有樂觀、愉快、活潑的性格,勞動積極,辦事認真,對人熱情,善于關心和幫助別人的榜樣,并以上述行為為孩子做出榜樣。
4、教孩子調整心理狀態
應使孩子明白,有些人一生快樂,其秘訣在于有適應力很強的心理狀態,這使他們能很快地從失望中振作起來。在孩子受到某種挫折時,要讓他知道前途總是光明的,并教孩子注意調整心理狀態,使他恢復快樂的心情。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