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很多孩子小時候什么都會跟家長說,但長大了以后他卻不說了。這都是因為家長沒有在孩子想說的時候傾聽,怎樣和孩子有效溝通,家長首先應該學會傾聽。
怎樣和孩子有效溝通:
1、和孩子平視
家長不要居高臨下,老是指責孩子你這不對、那不好。現在國內和國外的少兒節目中,很多主持人都是坐在地上,說話時與孩子平視,讓孩子感覺我們是平等的。所以當家長的也得這樣,要養成一個習慣,牢記家長跟孩子在人格方面是平等的。
2、和孩子商量,相互尊重
凡是有事的時候家長都要跟孩子商量: “你看咱們這樣行不行?今天我們去這兒成不成?”耳濡目染,孩子也會變成尊重別人的人,養成有事商量的習慣。
3、讓孩子學會選擇
選擇是求生的一種能力。當孩子有事的時候,比如說小學升中學,很多媽媽會說:“我為了把你弄進這個重點學校花了大力氣,投入了很多錢,所以你必須去。”這樣一來,孩子就會特別痛苦。此外,學校組織的一些社會活動,包括課外輔導班等,都應該讓孩子決定要不要去,讓孩子學會選擇也是家長對他的信任。
4、給孩子寫信,巧妙地表達
進入青春期以后,有的孩子會羞于表達,這時就可以通過寫信這種方式巧妙地表達感情。
5、給孩子留點面子
站在孩子的角度想問題,不要當眾揭短,這也是維護孩子心理健康的一個方面。
6、放孩子出去認識社會
現在的社會實踐活動這么多,我們要讓孩子多接觸社會,廣泛地鍛煉自己,這對孩子的成長很有好處。
7、向孩子道歉,說聲對不起
化解家庭矛盾的時候,說一聲對不起,不但不會降低家長的威信,反而會提升孩子對你的信任。所以,當我們做錯事兒的時候,要勇敢地跟孩子說一聲“對不起”。
8、向孩子學習,能者為師
現在的孩子確實有很多優點,比如獲取信息的手段就比家長強。所以家長不妨在孩子擅長的領域里拜孩子為師,經常問點問題。實際上這也為家長提供了請教孩子的時機,家長的這種做法會提升孩子的自信。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