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和孩子有效溝通的5大技巧?很多家長煩惱孩子總是不聽自己的話,說了一百遍“別玩手機,快寫作業”就是不管用。小學階段,家長還可以通過懲罰的方式來讓孩子服從命令,可到了初中、高中,孩子是油鹽不進、軟硬不吃,有各種抵抗的手段,家長想要和孩子溝通,也總是碰壁。
和孩子有效溝通的5大技巧?
一、情緒良好。
當孩子犯了錯時,很多父母首先做的并不是跟孩子溝通,而是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對孩子進行批評,甚至說出很多傷害孩子的話,這并不是溝通,而是父母在發泄自己的情緒,雖然父母痛快了,但卻給孩子的精神增加了很多包袱。雖然孩子對語言的理解能力不是很強,但他們對大人的情緒是非常敏感的。想要教育好孩子,父母的情緒是至關重要的,看到孩子做錯了事時,父母確實著急,從而產生焦慮的情緒,但這種情緒是會傳染的。任何事情都是急不來的,不要因為自己的焦慮而給孩子更多負面評價,影響到孩子的自信心。在跟孩子交流時,不能帶有任何的負面情緒,用積極的語言來達到自己的目的。
二、善于聆聽。
會聆聽的人才可以稱得上是溝通的高手。善于聆聽也是父母對孩子做出的最基本素質。在聽孩子說話時,不僅要聽懂孩子說的是什么,還要用心去領會,并做出相應的回應,這樣才可以跟孩子做到有效溝通。聆聽時,父母也要正視孩子,不要漫不經心,而且在孩子說話時不要隨意打斷,甚至做出不好的評價。父母應該用誠心來跟孩子交流,要理解孩子的思想狀況,同時維護自己的自尊,使孩子的自信心更強,孩子才會說出自己的真實感受。在跟孩子交流時,80%的時間用來聆聽,而20%的時間用來說教,同時在說教時,要以平和的語氣說出來,那負面的語言轉化成為正面的語言。
三、表達準確。
在跟孩子溝通時,要考慮到孩子的年齡,來判斷出孩子的理解能力,并根據這一點來把自己的意思準確表達出來。畢竟只是個孩子,理解能力也是非常有限的,如果父母不能準確表達出自己的意思,很容易讓孩子胡亂猜測,那么彼此溝通起來就會產生很多問題。父母給孩子說話的,越準確越好,這樣不僅可以提高溝通的有效性,也可以讓孩子聽懂父母的意思,知道自己以后什么事能做,什么事情應該遠離,這樣教育孩子的成效才會比較明顯,才會讓孩子知道自己的方向是什么,而不是摸不清頭腦。
四、巧妙說話。
相同的意思,采用不同的方式說出來,最終的效果也是不一樣的。很多父母明明對孩子很用心,也為此付出了很多,但因為說話方式不對,而使彼此的關系出現問題,因為孩子根本沒有能力去分析父母的意思,更無法體會父母的用心良苦,如果父母講究自己的說話方式,效果就會存在很大不同。如果采用命令的口氣說話,孩子也會有抵觸心理,但意思一樣,但說出來的話孩子很愿意聽,才可以達到有效的溝通。所以父母應先學習怎樣表達自己的意思,才可以讓孩子在跟你相處的時候更輕松,而不是對你存在抵觸心理。
五、真誠贊美。
相信任何一個人都不愿意被別人批評,孩子也自然如此。人都喜歡聽到贊美的話,這會使彼此間的距離拉的更近。喜歡別人贊美自己,其實也是人性的一大弱點,但想要自己的溝通起到效果,適當的贊美孩子也是非常有必要的,這樣孩子對自己會更有信心。當孩子做的好時,家長應該去夸贊孩子,但夸贊也是把握好分寸,要是過分的夸贊反而起到反效果,因為孩子聽了太多稱贊自己的話,就不會完全放在心上,那么就失去了教育的意義。父母不能整天對孩子擺著一張冷漠的面孔,這只會讓孩子失望,打擊孩子的積極性,而是發自內心的去贊揚孩子,讓孩子可以真切的感受到。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