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談起跟孩子溝通,很多家長會覺得這不是個問題,“不就是和孩子說話嗎?我每天都在和孩子溝通啊!”但是我們平時跟孩子交流的時候,父母通常會把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孩子,并且只是單方地向孩子輸出,這樣的溝通是無效的。那么,怎樣去和孩子溝通?和孩子溝通有什么技巧呢?
怎樣去和孩子溝通?
1、耐心的傾聽
真正的溝通高手是一個熱衷于聆聽的人。在聽孩子說話時,我們應該聽完孩子講的話,同時感受到孩子的心思而予以回應,那么跟孩子的溝通也會更加有效。
2、準確的表達
父母平時對孩子說話,語言越準確越好。這樣不僅可以大大提升親子溝通的有效性,確保孩子聽懂父母的意思。而且對于孩子的語言能力和思維能力也是一種很好的培養。
3、巧妙的說話
說話的內容固然重要,但相同內容的話,用不同的方式說出來,會有完全不同的效果。
你想讓孩子幫你洗碗。如果你說:“你去把碗給我洗了。”,這種命令性的言語總是讓人不舒服有抗拒感。同樣的意思換成巧妙的表達:“如果有人幫我洗碗,我會很高興。”,那感覺就完全不一樣了。
如果直接要求孩子做某件事,通常會遭到拒絕。但如果你清楚地說出你希望的結果,寶寶就會知道怎么做,還會樂意去做。
4、真誠的贊美
好的贊美開始于細節,有細節說明你在用心,仔細地關注孩子。父母在夸贊孩子的時候,一定要贊美寶寶的具體品質或者具體行為,讓孩子明白自己被夸獎的意義,這才更真誠。
5、耐心的傾聽
父母的語言總是表達著父母的情緒、心態。孩子雖然語言的理解能力不及成人,但對于情緒卻十分敏感。即使是襁褓中的嬰兒,聽不懂媽媽的話,但是媽媽說話時是充滿耐心的關愛,還是很不耐煩的厭倦,小嬰兒都能體會。
父母在溝通中要盡可能地避免使用太強烈的詞匯。不要在生氣時溝通,我們在暴怒的情緒中無法控制自己,容易語無論次,說很多傷害到寶寶心靈的話。
一次良好的溝通不僅能解決父母和孩子之間的問題,而且能夠增加父母和孩子之間的感情交流。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