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對于這樣的孩子不要急,不要失望,更不能放棄。首先家長分析一下孩子不愿意出去上班上學的原因是什么。有的孩子是眼高手低,不能正確的估價自己的能力;有的孩子是職場恐懼,對社會、對職場有一種敬畏;有的孩子是貪玩心理,感覺還小應該再玩幾年;有的孩子是依賴心理,一切聽從家長安排。
19歲兒子不工作不上學怎么辦
第一,讓孩子的好朋友做孩子工作。孩子正是上學的年齡,不去學校了,也不是辦法,家長沒有辦法了,可以讓孩子的好朋友來做一下孩子的工作,孩子和孩子之間還是有共同話題聊的,讓孩子明白家長的苦心,體諒一下家長。
第二,讓孩子干家務活,仍然爭取每天按時起床、吃飯和入睡。
第三,聽聽孩子對未來的規劃,對職業選擇的意向,拉近和孩子之間的距離。
如何激發孩子的上進心
1、讓孩子有見識
這里的見識,不僅僅是指我們的父母帶孩子四處去旅游,見世面。因為僅僅是去旅游,給到孩子的只是“見”,而真正能夠激發孩子的上進心的,是“識”。
孩子如果僅僅只看到一個地方的建筑、風景,只是見到了事物外在的美麗,對于它們是如何被創造的,這個地方的風土人情是怎么形成的,一無所知,也就僅僅停留在欣賞的層面,而無法抵達更深層次----對于美的創造的欲望。
那么,怎樣才可以讓孩子不只是“見”,還能“識”呢?就是讓孩子與當地的人打交道,了解風土人情的背后,真實的人是過著怎樣一種生活。讓孩子真正的認識到,原來每個地方的人都有著他們的生活方式,而任何一種活法都能夠創造出各自的人生。
2、讓孩子有勇氣
幾乎所有父母都會鼓勵孩子挑戰困難,做一個有勇氣的人,但是很少有父母真正給到孩子生活的勇氣。孩子大多時候都羨慕過別人,認為別人很優秀,這正是他們內心對好的向往,也就是上進心。
可正是覺得別人很優秀,往往也會讓孩子自愧不如,覺得怎么努力也不會有別人優秀,進而產生一種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的無力感。這個時候,父母要給到他們的勇氣是:其實每一個人都一樣,都要吃喝拉撒,都會上臺怯場,都會害怕困難。
人在面對困難時,內心的想法幾乎都差不多。做手術前會害怕,考試前會緊張,只不過有的人了解到其實別人和自己都是一樣的,大家都會這樣,也就能夠克服。
而孩子們往往缺少這種勇氣,容易認為自己怎么也比不上那些優秀的人,所以也就不想努力了。
所以不要再去拿別人家的孩子,或者是某個某方面優秀的人來跟孩子比較。孩子的上進心需要力量的支持,打壓式激將法非但沒用,還會讓孩子有挫敗感。
3、讓孩子有方法
當孩子有了上述的見識和勇氣之后,父母千萬別覺得這個時候就能夠萬事大吉了,其實這個時候最容易功虧一簣。
有了上進心的孩子容易對很多事情都躍躍欲試,有對成功的渴望,這個時候如果沒有明白做什么事情都有它的方法,盲目去做,非常容易做無用功。這樣努力以后仍舊得不到成就感,會容易讓孩子受到挫敗,從此一蹶不振。
就像一個方法是這么解釋學習的:太困難的,會有畏難情緒,無法堅持;太容易的,會讓人在舒適區,無聊走神得不到成長。所以應該在舒適區的邊緣,即拉伸區,讓自己可以夠得到成就,又有一定挑戰性,獲得更快的進步。
19歲孩子非常懶怎么辦?如何幫孩子“動”起來?
首先,要讓孩子體會到勞動的樂趣。很多孩子在小時候特別喜歡干活,經常幫著家長,甚至要求家長給自己找一點活來干,這是因為幼年的孩子對于勞動并不了解,有一種向往和好奇之情,那么家長也可以讓足夠大的孩子做一些他之前沒有太多機會了解的事情。比如,掃篷刷漿的時候,你可以選擇歇一歇,讓孩子來幫你適當做一些。如果家里新添置了式樣新穎的清潔機器和工具,也可以指揮孩子使用,讓他滿足好奇的同時順帶做清潔。
其次,不要代替孩子勞動。有些家長見到孩子的房間里臟亂一片,就代替孩子收拾,這樣并沒有什么好處。一是你收拾過之后,可能會讓孩子找不到他之前的東西,容易引起孩子反感。二是對于孩子來說,不管自己干不干活,衛生效果都是一樣的,那么他當然就選擇歇著了。
最后,在孩子干活時,不要打擊孩子的勞動積極性。如果你經常對他說一些“這些沒有學習重要,快去讀書之類的話,孩子由于你的打擊而感到厭倦以后,自然就沒有勞動的興趣了。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