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父母要切記與孩子溝通要保持好情緒,營造輕松的氛圍,孩子才會敞開心扉。若未調整好情緒,寧可暫不溝通,因為這樣只會火上澆油,適得其反。
初中生怎么教育溝通
1、心態放平和,以平等的心態和孩子交流,不能太家長制。父母只需強力管教孩子的大方向,大原則,大路線沒有問題就好。如果大原則出現問題,那就可以用家法伺候了。至于小細節問題,就和孩子平等溝通交流,促使孩子的改進。
2、好好說話,這一點很重要,任何家長都是愛孩子的,但是有些矛盾,就是因為沒有好好說話,而產生不必要的麻煩。
3、言傳身教,教育孩子,要以身作則。自己做不到的事情,你也別強求孩子去做。你要做孩子的榜樣,帶著孩子一起奔跑,成為孩子成長過程里的最好的伙伴。
4、多讓孩子表達,多讓孩子說話,然后和孩子一起探討,以你對事物的認識經驗,告訴孩子應該怎么做,還要問孩子是不是認同這個觀點?這樣孩子才會愿意聽從家長的建議。
5、多傾聽孩子的想法,青春期的孩子對事情逐漸有了自己的看法,而且也樂意表達。父母要做合格的傾聽者,不管孩子的看法對錯與否,都不要打斷他們,而是鼓勵他們把自己的看法和想法都說出來。惟有這樣,我們才知道孩子心里在想什么,才能對癥下藥,引導好孩子。
初中孩子的心理特點
1、反抗權威與規則
表現為挑戰父母、教師的權威,不服從指令,甚至故意打破規則。這種心理源于孩子渴望被當作“成人”對待,希望獲得自主權。一般表現為故意反向行為,如自己堅持打耳洞、做美甲、染頭燙頭等……
2、情緒波動大且易沖動
青春期激素變化導致情緒不穩定,容易因小事激動或發脾氣,甚至出現對抗行為。一般表現為可能家長不經意的一句話,孩子可能會認為你針對他,批評指責他,所以情緒反應強烈。
3、自尊心與成人感增強
孩子開始形成獨立意識,注重外貌、隱私,渴望被尊重和理解。若家長仍以“命令式”溝通,易引發抵觸。一般表現:用自己的一套理論讓家長認輸、順從自己的意愿,一般都是通過網絡、微信、群聊等獲得的一些錯誤的信息和觀念,或者是理解不全面的信息和觀念。
4、對外界敏感且警惕性高
對家長的控制行為(如過度干涉隱私)高度敏感,可能通過沉默或回避表達不滿,有的時候甚至言語相向,說出一些非常難聽的話。
家長在與初中孩子溝通時需要注意什么
1、使用簡單明了的語言。避免使用過于復雜或專業化的詞匯和語法,盡可能使用他們能夠理解的詞匯和句子結構,以便讓他們更好地理解你想表達的意思。
2、建立良好的互動氛圍。初中生通常對交流和互動比較感興趣,因此在交流過程中,可以采用一些互動性強的方式,如提出問題、開展小組討論、分享經驗等,以激發他們的興趣和積極性。
3、給予積極的反饋和鼓勵。初中生通常比較在意自己的表現和成就,因此在交流過程中,可以給予他們積極的反饋和鼓勵,讓他們感受到被認可和尊重。
4、使用視覺化手段。初中生通常比較喜歡視覺化的表現形式,因此在交流過程中,可以使用圖片、圖表等視覺化手段,以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和記憶所學的內容。
5、傾聽和尊重他們的觀點。初中生的思維和觀念可能與成人不同,因此在交流過程中,應該傾聽他們的觀點和想法,尊重他們的意見,以便與他們建立良好的溝通關系。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