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現在好多孩子都不愿意讀書,不喜歡學習,所以只想在家呆著,或者出去玩,窩在家看動畫片啥的,這就更需要我們當大人的正確引導,樹立正確的學習態度。那么對于小孩不愿意讀書怎么辦呢?
小孩不愿意讀書怎么辦
1、心理調節
面對孩子不愿意讀書等問題的時候,這個時候家長不應該采取強硬的措施,首先應該從根源上尋找孩子不愿意去學校學習的原因,然后加以疏導以及心理上的調節,這樣問題便能迎刃而解了。
如果有需要的話家長不妨給孩子一些物質上的獎勵,如找一樣他最喜歡吃的東西或最想去的地方,同時還可以跟他說如果、能自覺上學讀書的話就給予他相應的獎勵,但是前提是家長一定要言而有信,否則的話只會有反效果。
2、考試成績
很多家長都太在乎考試成績,一旦孩子的成績有所下降或者是一直都沒有上升的話,這個時候家長就會表現出過分焦急的情緒,同時這樣的情緒也會影響到孩子。
因此家長要注意,除了要給孩子創造一個溫馨的家庭環境之外,同時還應該在平時看生活中多鼓勵孩子,而且不要太注重學業成績。只要孩子已經盡力了,就算成績再差也不應苛責,父母要求不過高,子女便無須承受過大壓力。
3、學習困難
還有很多孩子存在有學習障礙,不管他們多么努力的學習,但成績始終上不去,并且進步也十分的有限。對于這部分孩子而言,家長最需要做的便是得到家長以及老師的諒解,這樣他們才不會感覺到自卑,從而出現不愿意讀書的情況。
小孩不愿意讀書有哪些原因
1、父母干擾過多導致逆反心理:有很多家長在孩子上學時喜歡干預,會陪孩子一起做作業、一起復習,但在一起進行的過程中總會在孩子背后指手畫腳,會挑剔這個,挑剔那個,時間一長孩子會產生逆反心理,會有跟父母對著干的心理。這時父母要孩子上學,孩子偏偏就不上。
2、孩子自身的原因:孩子的學習目的,學習動機不強,學習方法不科學,不會合理安排時間,思維呆板,聽不懂,學不懂,慢慢地就會對學習失去興趣,當對學習失去了興趣時,學習的動力,學習的效果會變得更差,從而造成惡性循環,當父母老師都用成績那一套來衡量孩子“好壞”的時候,孩子自尊心也會受挫,最后越來越厭惡學習。
3、從學習中無法獲得成就感:有些孩子之前非常努力,但效果并不理想。他們在學校沒有得到老師的肯定,在家里的努力也沒有被家長看見,就會產生“無論我怎么努力還是不能取得好成績”“我就是個永遠學不好的笨學生”“學習是我永遠無法攻克的堡壘,學了還不如不學,學也是浪費時間和精力等念頭”等負面情緒。
小孩不愿意讀書有哪些表現
1、逃避學習。有些孩子表現的較為明顯,直接不愿意上學去。而有孩子即使是上學了,但都是無心向學,得過且過。無抱負和無期望,無求知上進的愿望。
2、注意分散。學習動力缺乏會使注意渙散、興趣轉移,易受各種內外因素的干擾,因而對學習以外的事反而興致勃勃,不惜花時間,常常喧賓奪主、主次顛倒。
3、厭倦、冷漠的情緒。回家不主動做作業,即便做也是草草了事。時常要在家長強力督促下才完成。
4、缺乏自尊心、自信心。對學習成績毫不關心,考得差也覺得沒所謂,不覺得丟面子。
5、學習無目標無計劃。上學只為給父母一個交代,完全不是出于自愿的。應付式上學,無學習目標,無計劃。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