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不同家庭的孩子在不同的生長環境中長大,而不同的環境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孩子,才會行成性格和愛好各異的孩子,無論如何,培養孩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才是最重要的。其次,樂觀的性格也是很重要的。
家長該如何正確教育孩子
大方向是教育孩子需要為孩子樹立正確價值觀,從以下幾點入手:
1、從監護人自己的言行舉止做起,孩子大多的行為影響來自于監護人,"有其父必有其子"以及"有其母必有其女"的話中還是有一定道理可言的,你如何去處理某件事情或者關系,潛移默化的會影響到你的孩子。
2、客觀的看待孩子在行為對錯上面的問題,與孩子交流,從孩子做這件事的出發點分析是對還是錯,再從孩子的表達方式上分析是對是錯,無論是哪個方面,對的需要鼓勵,錯的需要教育糾正。
3、孩子也是有自尊心的,在外面教育孩子不要當眾指責孩子。比如孩子在接受到新事物的時候不知道如何去對待,切忌打罵,要觀察他們是如何對待的然后正確指引。不要用成人的偏見對待孩子。
4、讓自己的孩子多去做一些與社交有關的事情,比如說買菜,去朋友家串串門等,再者多和孩子進行戶外活動,培養孩子的綜合素質。
5、樹立正確的學習價值觀,在學習方面也是需要鼓勵和正確引導的,為何而學習這個是需要家長去引導孩子得到結果而非一味灌輸。一味說教可能帶來事倍功半的效果。
6、在叛逆期的孩子更多有了自己的想法,作為父母在這種情況下就需要像朋友一樣和孩子多談談心了,說出你心中的想法和故事,孩子有時候其實就是不明白為何這樣不行那樣不對,但是父母的人生經歷總能讓他們找到答案。
家長如何與孩子溝通
1、有話直說,有話實說。
不用批評指責的方法,也不去抱怨孩子,直接去表達,比如孩子作業不專注,我們不說:你能不能認真點兒?我跟你說過多少遍了?而是直接告訴他:寶貝,媽媽建議你,先用心的把作業做完,你可以做到,寶貝加油!
2、有話好好說。
這意味著,沒有負面情緒,可以心平氣和的講話。這樣的表達和溝通便于建立良性的關系,避免讓孩子產生對抗。
3、不該說的不說,不該說時不說。
有些事情是孩子自己的事兒,家長一旦越界,孩子就會無界。非常不利于責任心的培養。
4、隨時給孩子反饋。
當孩子有一點進步的時候,一定要及時用情感互動給孩子反饋。每一次積極的反饋,正面的確認都是對孩子的一種加持。
其實實現溝通的前提是一個人和自己有良好的關系,自我溝通順暢、少糾結、多感受的人,很自然地具備溝通能力。
家長教育孩子需要避免哪些行為
1、不在孩子面前爭吵。給孩子一個和睦的環境,讓孩子有個快樂的童年。
2、不欺騙孩子,不要覺得孩子還小,就故意騙孩子,時間長了,孩子就會對父母沒有信任感,從而覺得欺騙沒什么大不了,覺得撒謊很正常。
3、不輕易打罵和體罰孩子,孩子做錯了,本來心里就很害怕,如果此事父母多聽聽孩子做錯事的原因,從正面出發教育孩子,而不是一味的打罵孩子,相信孩子遇事會更愿意和您溝通,有助于孩子心理健康的發展。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