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所謂叛逆,多發生在青春期階段的孩子們身上,作為家長首先學會換位思考,把我們自己回放到孩子同齡身份的階段,我們可以把“叛逆”理解為青春期心理,多觀察,多傾聽,了解孩子“叛逆”行為語言背后的思想來源,做到接納,理解孩子,進而做出適當的引導。
教育叛逆孩子孩子怎么教育
1、冷卻法
當孩子情緒強烈“動蕩”時,必須制怒,家長要保持安靜,對事物務必做出全面的分析和理智的判斷,找出解決矛盾的途徑。
2、溫暖法
不要嘮叨不休或一味責備、訓斥,要采取“以情感人,用尊重、理解、關懷和鼓勵的態度對待孩子,使孩子懂得是非的界限,消除心理逆向的防線。
3、疏導法
對孩子的小脾氣、倔強,不要一味地認為是無理和固執,要從事情的緣由、細節中,尋找積極因素、途徑和方法,給孩子反思創造良好的氣氛條件。
4、心理保健法
要從精神狀態分析入手,了解孩子的心態和逆向心理承受力;使孩子明白從自己身上找原因、找差距的必要性,幫助他們增強自我控制力,自覺消除對立情緒。
5、目標激勵法
對孩子在學習、游戲、小實驗等方面探索活動中所遇到的困難、挫折和失敗,不要全盤否定或妄加批評,要熱情地給予諒解、指導和總結,使孩子意識到成功的歡樂,健康快樂成長。
叛逆的孩子是怎么形成的
1、家長缺乏與孩子經常的感情溝通,缺乏對孩子的尊重,孩子也會以不尊重來對待家長。其表現形式有粗暴和沉默兩種。
2、成人對孩子過分遷就。孩子認為犯了錯誤不會受到批評,這種錯誤的信息使孩子不明是非,一旦家長想管教時,孩子就很不適應,必然出現逆反。
3、家長式的作風。專橫式的教育使孩子感到不舒暢、壓抑,從而就以反抗來回答家長。
4、孩子對家庭和父母不滿意,認為家庭缺乏平等、民主和尊重。尤其父母感情不和使得孩子心理發生障礙,往往卻以逆反行為來表示自己的不滿。還有常因父母沒有榜樣作用而感到沒有精神支柱而苦惱,也會以逆反情緒作為發泄。
5、缺乏滿足感。由于種種原因父母不能經常和孩子在一起,盡管物質上極大豐富,但孩子在情感上卻感到十分饑餓,時間長了,在缺少雙親愛的情況下就會以逆反和沉默來表示自己的不滿。
怎樣教育孩子,才能讓他身心健康的成長
1、讓孩子在和諧的家庭氛圍里成長
家庭氛圍對孩子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根深蒂固的。在充滿和諧溫暖的家庭氛圍里長大,孩子得到了應有的安全感,才能夠放心地探索這個世界。如果家里人經常在孩子面前爭吵,鬧情緒,孩子就會感到緊張、不知所措,久而久之會變得膽小懦弱,做事畏首畏尾。因為見到親人之間爭執的畫面,會讓他們害怕與人相處,變得孤僻不合群。
2、多肯定鼓勵孩子,增強他們的自信,提高自我價值感
希望獲得父母的認可,是孩子成長中的需求。多給孩子肯定和鼓勵,能培養出他們的高自尊,慢慢地建立起自我認同感和價值感。在一個不被肯定的家庭里成長起來的孩子,容易感到自卑,自我懷疑。以至長大以后都在彌補自己的這種缺失。
著名音樂人,李宗盛就曾經談到,他不被父親認可的經歷。他的借助歌詞袒露出他內心永久的遺憾。
3、言傳不如身教,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
與其說教、控制,不如用實際行動為孩子樹立榜樣。明智的父母善于用啟發式的提問,引導孩子覺知自己的觀念,審視自己的行為。如果孩子不想看書,家長可以多看書,久而久之孩子會模仿父母的行為,漸漸對書產生興趣。
4、尊重孩子,理解孩子,多站在孩子的視角看問題。
當父母理解孩子的感受,體會孩子所處的情境,找到孩子行為背后的原因,就能讓孩子感到被重視和被愛。比如,孩子被老師批評了,不想上學,此時家長著急上火只會讓孩子的心門關閉,而是應該詢問孩子具體的情況,孩子當時的感受,然后引導孩子思考如何解決問題,提供給孩子解決問題的途徑。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