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經常對孩子發脾氣會使孩子變得膽小,有時甚至都不明白家長為什么發脾氣,會懷疑自己不受歡迎或者爸爸媽媽不愛自己了,以為什么事都做不好,嚴重缺乏歸屬感,容易自卑甚至懦弱心理,影響孩子的健康發展。
父母經常吼孩子會造成什么后果
經常對孩子大吼大叫,對孩子的身心健康是不利的。
第一,如果是過分內向的孩子,經常大吼大叫,他將來就會感覺到非常自卑,也會在人面前覺得自己什么都不行沒有自信,也會讓孩子對生活沒有信心。
第二,如果對調皮玩劣孩子大吼大叫的話,就會激發了孩子有反抗的心理。這樣的孩子就會經常跟大人對著干不怕你。也就形成了他在以后的生活當中也會對別人大吼大叫,也會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
我老家有一家人家,他的父母說話就又喊又叫。先開頭孩子還聽,到后來他們家這幾個孩子,都和父母一樣頂著干。只要一說話,就是這種口氣。同時也總是在責備別人。這樣的人將來在社會上。很難生存,也很少有人和來往。
所以說,每個人所處的環境不一樣,所接受的教育也不同。大吼大叫解決不了根本上的問題。
當家長想對孩子發脾氣的時候嘗試運用一下方法調節:
一、自我調節
深呼吸,當你想用憤怒的情緒處理問題的時候試著等待30秒,讓自己的內心得以平復,甚至可以當時不解決問題,要知道憤怒時候的管教是無效的,也是無用的。
二、聆聽孩子的心聲
很多時候我們看到孩子的一個錯誤行為,也可能僅僅是一個表面而已,要善于聆聽孩子的心聲。
曾經有位朋友給我講過這樣一個事件,她說有一次因為孩子打碎了一個杯子,當時她太害怕碎玻璃扎到孩子而緊張到失控,甚至沖過去拎起孩子很重的放到一邊,指著鼻子對孩子說:下次在拿杯子我就揍你。可當孩子說出那句“我想給媽媽倒一杯水”的時候她淚如雨下,為自己剛才的行為悔恨不已。
確實,很多時候我們需要控制自己的情緒,多聽一聽孩子們是怎么說。
三、提升自我
發脾氣多數是因為家長們找不到除此之外的更好的解決問題的方法,因此需要家長朋友進行自我提升,平時看一些育兒方面的書籍,關注一些育兒方面專家,相信很多問題會迎刃而解。
不罵不吼,父母如何與孩子溝通
一要擺正位置。雖為家長大人,與孩子人格則是平等的,溝通要以理服人。常言道,有理不在言高。不要濫用家長的威嚴,作為教育的武器。要努力做孩子的良師益友。
二要善于傾聽。與孩子溝通,不要頤指氣使,而要用心傾聽,弄清孩子的觀念和思路,才好有的放矢,針對性地解決問題。
三要克服急躁情緒。急躁就會態度生硬,讓人難以接受。平時要多修身養性,遇事冷靜從容,忌急慎怒,養成良好的語音交流的習慣。
四要營建和睦和諧的家庭氛圍。家庭既要長幼有序,又要和睦相處,相互尊重。在這樣的環境中,你就是想大吼大叫也不好意思了。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