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首先家長最好是能和孩子心平氣和的坐下來談一談什么原因,隨著年齡的增長開銷越來越大還是其他原因,同時還要正確引導孩子樹立一個正常的價值觀和消費習慣。
11歲女孩偷拿家里錢怎么教育
小孩偷家里的錢確不算小事。作為家長發現后就火冒三丈,有的甚至立馬“軍法伺侯”,這些威壓未必達到教育效果,或許因孩子的“逆反心理”影響而適得其反。
要教育孩子,就應該先從“自我教育”開始。明智的家長應先從自身找找原因。分析一下,小孩為什么是“偷”而不是“要”錢?每月給小孩的“零花錢”夠嗎?小孩“偷”錢干什么用?……
有些家長對小孩過于嚴厲苛求,孩子十分懼怕;有的家里給孩子必要的“零花錢”太少,不夠用,再要家長不會給;有的孩子為買某種學具家長不同意不給錢;甚至也要孩子受到校園欺凌被逼給錢而不敢找家長要錢;也有可能是孩子隨意任性消費造成“入不敷出”而不敢找家長要錢等等。
分析清楚了情況后,家長就可以和孩子“對話”了。
一要給孩子強調,無論什么原因和理由,“偷”都是不光彩的行為,為人們所不恥。以惡小而為之,成習慣則貽害無窮。
二要誠懇地從自身找原因,與孩子商討什么額度的“零花錢”夠用,確定并兌現后,孩子要保證不再未經允許從家里拿錢。
三是不能對此事宣揚,在親戚間傳播,要為孩子保密,維護她的自尊心,給孩子改過提供時間和契機。
四是對孩子超出“零花錢”額度的合理開支要求,家長應適當支持,不逼迫孩子犯錯。
總之,家長從自身查問題,與孩子平等交流,滿足合理要求,這樣的教育方式才能讓孩子口服心服,主動改正錯誤。
“偷”錢的孩子怎么養成的
1、如果孩子很小時隨便花錢,認為爸爸錢包里就像銀行一樣取錢方便,那么父母一定平時慣著孩子,隨便給孩子花錢,讓孩子對錢沒有一個“量”的認知。
2、懶惰的父母經常用物質誘惑鼓勵孩子,和孩子談條件,比如“如果考試成績100分或者考第一,一定要給100元隨便花”,這種錯誤的獎勵觀念,本身就在誤導孩子對金錢的獲取渠道產生錯誤認識,凡是這樣的孩子,將來一定經常和父母談條件。
3、當孩子大一點后,追求高消費,好面子,愛慕虛榮,享受奢華帶來的內心滿足感,那么一定是小時候在吃穿住行方面過于嬌慣,疏于品質教育導致的。
如何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金錢觀
1、以身作則:作為家長,自身要樹立良好的消費和理財榜樣。讓孩子看到您理性消費、儲蓄和規劃財務的行為。
2、早期教育:在孩子年幼時,就開始通過簡單的方式介紹金錢的概念,例如認識硬幣和紙幣,了解它們的價值。
3、給予零花錢:適當給予孩子一定的零花錢,并教導他們如何合理規劃和使用。
4、制定預算:一起和孩子制定購物預算,讓他們在有限的資金范圍內做出選擇。
5、勞動換取報酬:鼓勵孩子通過做家務等勞動來獲得額外的零花錢,讓他們明白金錢需要通過努力工作來獲取。
6、強調儲蓄:幫助孩子開設儲蓄賬戶,讓他們體驗儲蓄的過程和樂趣,明白積累的重要性。
7、區分需求和欲望:教導孩子區分真正的需求和一時的欲望,學會優先滿足重要的需求。
8、了解價值:讓孩子明白物品的價值不僅僅取決于價格,還包括質量、實用性等因素。
9、討論消費決策:在家庭購物時,和孩子討論為什么選擇某些商品,不選擇另一些,培養他們的思考能力。
10、培養感恩之心:讓孩子懂得珍惜所擁有的,不盲目追求更多的物質。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