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30歲的兒子早已經成年了,按理說應該到了,尊敬父母,孝敬父母的年齡了,而他卻不尊重父母,可能是從小就溺愛養成了不尊重父母的壞習慣,要想改變他就必須要橫下心來,不能盲目的寵溺了,要讓他受到一定的挫折之后才有可能認識到父母是有多么不容易的。
30歲兒子不尊重父母怎么辦
1、營造平等關心的家庭環境,這是進行良好教育的大前提。和諧的家庭氛圍會使孩子從小就感受到來自父母的關心,這樣會使孩子知道父母也是要別人的關心的,從而幫助孩子從學會關心父母開始發展到關心他人。家庭成員之間必須互相尊重,首先很重要的一點是要讓孩子感受到父母之間是平等的。
2、要讓孩子知道父母和自己也是平等的。由于孩子的經驗不足,在一些問題上家長更有權力做出最終的決定,也就是說,家長與孩子在平等交流的基礎上,還要有一定的權威。雖然父母的權威無形中造成與孩子之間的距離,但相對也培養出了孩子獨立的人格。
3、讓孩子學會控制自己。家長應該堅持與孩子進行關于尊重的溝通,任由青少年頂嘴、不尊重他人對這些孩子的將來有很多不好的影響。通過堅持尊重孩子,家長可以幫助孩子進行自我學習和控制。
4、建立規則。年輕的孩子,自我控制能力是很差的,這就需要家長制定規則,這種規則可以讓青少年在做某些事情前,先考慮后果,有了這種考慮,他們很可能會不得已的壓制下自己的怒火,控制自己的行為,所以建立一定的規則和相應的懲罰措施也是必要的。
為什么有些孩子長大就變得不尊重父母了
對孩子缺乏尊重。
尊重都是相互的。如果家長不能給孩子應有的尊重,那么孩子也同樣不會尊重家長。隨著孩子年齡增長,進入青春期,思想逐漸獨立。他們不再是從前那個沒有主見,沒有自我意識的小孩了,而是變成一個有主見、渴望個人空間的青少年。
而有些家長卻意識不到孩子已經長大,覺得孩子是自己的私人物品,可以任由自己安排和指揮。他們隨意翻看孩子的筆記本、忽略否定孩子的感受和想法、嘲諷、打擊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要求、控制孩子……而這些行為,都會導致孩子產生反感情緒,進而對父母失去敬意。
家長錯誤示范。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長的所作所為會潛移默化的影響孩子,讓孩子也成為那樣的人。有些家長為了激勵孩子完成某個目標,會承諾孩子完成目標之后獲得什么獎勵。當孩子全力達成目標后,家長卻出爾反爾的不兌現承諾。久而久之,家長失去了孩子的信任和尊重。
無底線溺愛孩子。
有些父母非常溺愛孩子,對于孩子的各種要求,他們都無底線的滿足,在家里沒有規矩規范孩子的言行,在外面為孩子掃清前進路上的一切障礙。但就是這樣的掏心掏肺,卻依然換不來孩子的尊重。
因為孩子的地位越高,他們看父母就越不屑,甚至在心里產生“他們本來就是要服務于我”的錯誤思想。這類孩子,大都自私霸道,唯我獨尊,只考慮自己的想法,不會尊重別人,更不會尊重父母。
如何培養出一個尊敬父母的孩子
1、以身作則
這是非常重要的。父母要孝順自己的長輩,孩子看在眼里也會模仿大人的行為,這也是孝道的一種傳承。
周末、過年過節回家看望老人,陪老人吃吃飯,做做家務,平時打電話問候老人等等,讓孩子感受到一個大家庭尊老愛幼的和諧氣氛。
經過這種潛移默化的熏陶,孩子會比較懂事,體貼老人。當父母對老人的關心和嘮叨顯得有些不耐煩時,孩子還會好言勸告你。
2、善于批評
孩子需要鼓勵、表揚和贊賞,更需要批評和指正。應該告訴孩子要“慎獨”,家里家外一個樣。讓孩子真切地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建立正確的行為規范。
如果孩子出現講臟話、不誠實、不守信用等壞毛病時,大人必須當場指出,不留后遺癥。讓孩子感知到父母既像朋友,無話不談;還像老師,有威嚴感。
3、學會感恩
告訴孩子自己工作的辛苦付出,沒有一個人能夠隨隨便便成功。大人平時做飯、幫孩子洗衣服、整理家務等要教會孩子說“感謝”,學會對父母說“感謝”,也會對其他陌生人說感謝。
學會感恩不必讓孩子心里有負擔,撫養孩子是自己的義務。父母努力工作生活,給孩子帶來更好的經濟保障是家庭需要,也是個人實現價值的需要。
4、一起奮斗
人生本是生命不止,戰斗不息??梢院秃⒆痈傎?,樹立一個目標,我們一起加油奮斗,孩子更有動力。
自己工作上在某個階段想要達到什么目標;孩子學習成績想要達到什么名次,看誰先達到。生活雖然辛苦,有挑戰才有樂趣,享受成長的過程。
5、常做家務
孩子學習緊張,學習時間不夠用,家長往往舍不得讓孩子做家務。孩子是“飯來張口,衣來伸手”,不知道做家務活的辛苦,可以讓孩子做一些簡單的家務活比如盛飯、刷碗、掃地等,重要的是要有一個做家務的意識。
孩子可能打掃一會兒衛生就累得腰酸痛疼了,有了這種體驗會更加感受到父母的辛苦。自己累的時候可以讓孩子幫著捶捶腰、捏捏肩膀,讓孩子學會照顧父母,而不是父母一味地奉獻。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