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家長遇到這樣的情況,一定要保持冷靜,根據孩子的情況采取具體的措施,千萬不要和孩子硬碰硬,否則會讓孩子產生厭學的情緒。
四年級的孩子不主動寫作業怎么辦
一、教會孩子時間管理。主要的方法就是定時,根據孩子的作業量,估算出需要的時間,這個估算,跟孩子一起做,不要家長獨斷專行。定下時間后,必須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如果達到了要求,可以給予獎勵。
這個獎勵,可以是物質的獎勵,也可以是時間的獎勵,比如獎勵玩的時間、看電視的時間、玩游戲的時間。如果孩子沒有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則要進行懲罰,主要以扣除玩耍、看電視、玩游戲的時間為主,孩子這些時間被扣除了,以后就會吸取教訓。
家長一定要狠下心來,堅決執行制度,這樣訓練下來,不出一個月,孩子就能夠管理好自己的時間,作業不會再拖拉磨蹭了。
二、培養良好的作業習慣。有些習慣,是從小學一年級就開始培養的,到四年級,習慣已經形成,想改變,是比較困難的。但是,并不是不可改變的,只要家長有耐心有恒心有信心,是可以改變的。
比如,有的孩子一提筆寫字,一個字也要寫錯幾次,橡皮不離手,這就是一種不良習慣。這種習慣,很難改變,但是,如果家長嚴格要求,讓橡皮遠離孩子,哪怕一個字沒有用橡皮,立即進行表揚、肯定,孩子會在家長的鼓勵中,逐漸改掉這種習慣,形成新的習慣。
如何讓孩子主動寫作業
首先,家長應該為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
這包括一個安靜、整潔的學習空間,以及充足的學習資源。此外,家長還應該鼓勵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如按時完成作業、認真聽講等。
其次,家長應該尊重孩子的選擇。
如果孩子對某個科目不感興趣,家長可以嘗試引導他們找到學習的樂趣,而不是強迫他們去完成作業。同時,家長也應該給予孩子適當的自由度,讓他們能夠自主安排自己的學習時間。
最后,家長應該與老師保持良好的溝通。
溝通是解決問題的最好方式。通過了解孩子在學校的表現和需求,家長可以更好地指導孩子完成作業,并及時發現并解決問題。
如何讓孩子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1、記筆記和事后整理的習慣。如今隨著課程內容的增多和復雜化,記筆記和課后整理顯得更為重要和有效,而且還能夠—舉多得鍛煉孩子的分析、歸納的能力等。
2、課后復習的習慣。復習的目的是復習舊的知識了解新的知識。如果要鞏固所學知識,必須及時復習,加以強化,并養成復習的習慣。
3、獨立解決問題的習慣。當孩子學習上有困難問家長的時候,家長不能置之不理或敷衍,一定要有耐心慢慢地引導孩子,讓他覺得是靠他自己的努力完成的,對自己增加信心,久而久之孩子就會養成獨立解決問題的習慣。
4、及時改錯的習慣。家長給孩子準備一支紅筆,當孩子的作業和試卷上出現錯誤時,及時標注出來,并隨時改正錯誤,最好建立一個錯誤收集本,用“錯別字舉例”、“錯題匯編”等形式分類記載,這樣可避免下次出現類似錯誤。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