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如果孩子有一個常愛抱怨的父母或者是家人,耳目渲染之下孩子會學的有模有樣,遇到事情不順利時就愛抱怨,而且會變得不自信。孩子缺乏自我認同感。
愛抱怨的孩子是什么心理
1、家庭環境影響
環境對于孩子的影響力是非常巨大的,父母是孩子的榜樣,不要總是抱怨周圍的環境,不要讓父母的抱怨影響到孩子。
如果父母對周圍的環境持有一種非常樂觀、非常積極的態度,那么這樣的孩子也是非常的樂觀的,遇事不會抱怨。
2、孩子內心很敏感
我們總是想當然的認為,現在的孩子生活條件好,理應是沒有任何煩惱的地方,他們就應該快快樂樂。
但站在孩子的角度,他們也有自己的煩惱,譬如挨了老師的批評,或者跟小伙伴有了意見不合的時候,孩子內心敏感,有時候是通過抱怨來向父母傳達“求助”的信號。
3、希望得到家長的關注
還有一些小朋友的抱怨,純粹就是為了博得父母的關注,因為父母工作忙,沒時間陪他們,于是孩子通過“抱怨”的語言來吸引家長的關注。
當孩子抱怨某件事情的時候,家長千萬不要跟著孩子一起抱怨。很多的家長以為和孩子一起抱怨,自己就能夠和孩子站在同一個立場上,孩子就不會孤單,但是這種做法無疑是能夠讓孩子抱怨的次數增加的。
還有的家長在孩子習慣性抱怨時,總是想著轉移孩子的注意力,趕緊給孩子看動畫片,轉移陣地,恐嚇威脅,或者提出某些條件進行交換。
這并不是正確的解決問題的態度,家長一次次的敷衍,就會導致孩子也學著家長的樣子,遇到問題把頭埋進泥土當鴕鳥。
家長如何處理孩子的抱怨
耐心傾聽理解孩子的抱怨
面對孩子的抱怨,家長們需要先停下來,耐心的聽孩子的抱怨,讓他們有被尊重的感覺。不能打斷指責,也不能無視、忽視不管,否則只會加重孩子抱怨厭煩的情緒,容易適得其反。
幫助孩子分析解決抱怨的原因
在耐心聽完孩子的抱怨之后,了解孩子是為了什么事情而進行抱怨,并站在孩子的角度,幫助孩子分析為什么孩子會抱怨發牢騷,對孩子進行正確的引導,讓孩子精準的認識到抱怨背后的問題。
鼓勵孩子理性思考
在幫孩子解決完抱怨的問題后,家長還需要幫助孩子建立起獨立思考的能力,以后遇到同樣的問題或其他問題的時候,減少孩子關慣于抱怨的行為,對事情進行準確的判斷。
幫助孩子改善抱怨行為
生活中,當孩子抱怨的時候,轉換孩子抱怨的詞匯,比如把孩子經常掛在嘴邊的“不可理解”轉換為“有些難度”,雖然只是一個小小的改變,但是也會對孩子的心態產生影響。
適當表揚孩子的改變
當孩子的抱怨行為有所改善的時候,家長可以適當的表揚一下孩子,這樣可以更加激勵孩子更好的改善愛抱怨的習慣。
家長與孩子正確的相處之道
1、父母應認真傾聽孩子的想法和意見,適時給予反饋和指導。
2、尊重孩子的獨立性,鼓勵他們自主思考和解決問題,而非依賴父母。同時,給予孩子適當的自由和責任。
3、培養孩子的責任感,鼓勵他們承擔自己的責任和義務,如做家務、照顧家人等,有助于孩子自我管理和自我負責,同時也有助于家庭關系的和諧。
4、建立積極的家庭氛圍,鼓勵孩子積極生活,如參加家庭活動、制作有趣的游戲、給予適當的獎勵和鼓勵等。
5、避免過度保護和控制孩子,尊重他們的個性和興趣,讓他們自由探索和學習。適當給予孩子挑戰和機會,幫助他們成長和發展。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