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先跟學生談談不想去上學的原因在哪?是學習枯燥無味還是與其他學生相處不融洽,再或者是和老師有關系,總之,先弄清原因再對癥下藥。如果能讓學生在校感到快樂,是最好的。否則產生厭學情緒,會進入惡性循環。
小學生不想去上學怎么辦
作為父母,首先得接受現實。面對現階段我國教育所存在的應試教育的弊端,我們可以呼吁有關部門、學校、老師共同改變這一現狀,但僅憑個人的力量,短時間內是難以奏效的,何況客觀環境是不以個人的意志為轉移的。現實些說,我們還是應做好接受現實、面對現實的心理準備,盡可能地、最大限度地去扭轉、去改變,做出我們每個人最大的努力。當然有條件的話,你可以將孩子送到國外接受教育,改變孩子的學習環境。
學會理解,學會傾聽,化解孩子的不滿情緒。孩子由學前教育階段的較為自由,過渡到管教相對嚴格的小學隊段,得有一個適應過程。再加上應試教育制度下學業的超負荷,孩子產生不想上學的念頭也是正當合乎情理的。這種逆反心理絕大多數孩子都有,只不過有的不外露,有的孩子會表現在言語上,有的孩子則表現在行為上。所以父母不必為此太過憂慮,在理解孩子、尊重孩子的基礎上,和孩子交流溝通,傾聽孩子的心聲,弄清楚孩子不想上學的真實原因,給予安慰、鼓勵,或采取獎勵的手段,化解他們暫時的不快情緒,過一段時間,孩子就會適應這種生活的節奏的。
同時,父母也可以多和老師溝通,或和其同學的父母溝通,從側面多方打聽、了解孩子不想上學的真實原因,以便對癥下藥,正確引導。切忌孩子“不想上學”一出口,父母就非理性地、情緒化、主觀地質問、責怪孩子。
不寵慣溺愛,也不粗暴打罵。這個時候父母絕不可寵溺孩子,由著孩子的性子來。孩子不想上學,一發脾氣,一哭鬧,有的母親就替孩子找借口向老師請假,一次,兩次,一天,兩天,時間一長,等孩子由厭學的心理就轉變為逃學的習慣性行為,可就難辦多了。而有的父母則采取暴力手段,一聽孩子說不想上學,就氣不打一處來,火冒三丈,將孩子訓斥臭罵一頓,甚而揍一頓。給孩子造成心理陰影不說,結果只能是逼著哭哭啼啼的孩子到校,其效果可想而知。其實,此時嘴上說著不想上學的孩子是在和父母做心理的較量,做父母的只要堅持原則、堅守底線即可,即所謂“溫柔而堅定”。
小學生不想去上學具體有以下幾種可能性
第一,校園欺凌。每天去到學校都要受到勒索欺負,換作是誰誰都抗拒。而這是最難處理的,鑒于“未成年保護法”學校本身能采用的措施很有限。事情發生了,假如沒有太嚴重一般都是批評教育而已,很難有進一步的做法。這個就得靠家長和老師多做孩子的心理輔導。
第二,功課過多。一般家庭假如沒有什么補習班,興趣班之類的話,那么應該是功課的問題。孩子作業沒完成,不敢去上學,怕被老師責罰。假如是作業過多家長可以跟老師協調一下,并多輔導孩子完成作業。
第三,心理壓力過大。家長對成績看待得太過重要,對孩子要求過高。以至于孩子害怕上學,對上學產生恐懼。你不可能把每個孩子都培養成愛因斯坦,每個孩子有他擅長和感興趣的方面,興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師。但也不能過分放縱。家長應該嘗試著尋找孩子感興趣的那個點,引導孩子,而不是過分強迫他。
總之,孩子還早要多溝通交流,及時了解孩子的想法和問題,采取必要措施。雖然各位家長工作一天都很辛苦,但是孩子的培養在孩子的不同階段,你能對他的影響的程度是不一樣的。所以工作之余還是要多陪伴孩子。
小學生厭學怎么辦?解決小學生厭學的方法
1、激發學習興趣
通過創造有趣的學習環境,引導孩子對學科產生濃厚興趣。家長可以與孩子一同探索有趣的學習資源,如繪本、科學實驗等,使學習變得更加生動有趣。
2、建立積極的學習氛圍
家庭教育中,營造一個積極的學習氛圍至關重要。夸獎孩子的努力和進步,鼓勵他們嘗試新的學習方法。避免過多的批評和負面情緒,讓孩子在輕松的氛圍中學習。
3、關注學習方法
教導孩子合適的學習方法,幫助他們提高學習效率。可以通過制定學習計劃、教導記筆記的技巧等方式,讓孩子更好地掌握知識,增強學習信心。
4、樹立目標感
讓孩子明確學習的目標和意義,幫助他們認識到學習對未來的重要性。可以通過與孩子討論職業選擇、實際應用等方式,讓他們認識到學習的實際價值。
5、家校合作
積極參與孩子的學校生活,與老師建立緊密聯系。了解孩子在學校的表現,與老師共同制定適合孩子的學習計劃,共同關心孩子的學業發展。
6、時間管理與休息平衡
合理安排孩子的學習時間,確保他們有足夠的休息和娛樂時間。避免過度安排,保持學習和娛樂的平衡,有助于減輕學習壓力。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