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16歲的孩子正處于青春期,存在叛逆心理,家屬可增加與孩子交流的時間,或者尋求孩子朋友及老師的幫助,輔助排解孩子的不良情緒,讓孩子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轉變孩子對上學的態度。
16歲的孩子不上學怎么辦
1、控制情緒不打罵好好溝通:
孩子不想去學校了,作為家長肯定會生氣,但依然要控制好自己的憤怒情緒,要知道打罵解決不了根本問題,只會讓孩子更逆反,要做的就是好好和孩子談談,了解一下孩子不去學校的原因,看看孩子有沒有提出什么條件和要求等。
2、理解孩子的壓力:
孩子不去學校了,家長不能只顧自己的尊嚴或者面子,認為孩子不去學校了,讓自己感到丟人,其實應該多替孩子想想,孩子不去學校自然心理也有很大的壓力,不是遇到了特別大的事情,或者實在是受不了了,不會做出這樣的行為的,還是要多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一下問題,這樣問題才容易解決。
3、根據原因解決孩子遇到的難題:
孩子不去學校了,自然是有原因的,家長根據孩子提出不去學校的原因,好好和孩子溝通,幫助孩子解決問題,如果孩子學習壓力大,跟不上課了,家長可以和老師溝通一下,降低學習壓力,在學校被欺負了,不敢去,也要去解決一下,消除孩子的心理顧慮和擔心,才是解決的方法。
4、和孩子老師溝通一下:
如果孩子比較內向,根本不和自己交流,也不告訴自己不想去學校的原因,家長可以和孩子的老師聯系一下,問一下孩子在學校的最近表現,不去學校的原因,配合老師一塊解決孩子不去學校的問題。
5、讓孩子的好朋友做孩子工作:
孩子正是上學的年齡,不去學校了,也不是辦法,家長沒有辦法了,可以讓孩子的好朋友來做一下孩子的工作,孩子和孩子之間還是有共同話題聊的,讓孩子明白家長的苦心,體諒一下家長,不要太任性了,應該會有一定的效果的。
16歲的孩子心理特點
1、對父母的渴望和面臨的矛盾
16歲的青少年開始認識到自己的獨立性,不再像兒童時期那樣依靠父母。然而,他們仍需要父母的關愛和支持,從中獲取安全感和建立信任關系。同時,家庭生活中,青少年也會出現與父母之間的矛盾和摩擦。
2、渴望自我獨立
16歲的青少年是處在青春期和成年期的過渡階段,身心開始逐漸獨立、自主。這個時候,他們渴望獲得更多自由,獨立思考自己的想法和決策能力,并嘗試解決問題。
3、尋求認同感
青少年16歲正處在尋找自我的過程中,渴望獲得他人的認同和支持。同時也需要同齡人之間的理解、支持和幫助,共同進入到新的生活中。
4、對未來的焦慮和不確定感
16歲的青少年往往開始關注自己的未來,并對未來的不確定性和變化產生如何面對的焦慮感。他們開始考慮自己的職業和人生目標,并且對未來的選擇和決策比較敏感。
5、社交能力和人際關系
在學校里,16歲的青少年通常面對各種不同的人與事。他們需要學會如何與身邊的人交往,如何在社交方面給別人留下好印象、建立健康的人際關系等,這將影響他們的未來成長。
父母如何與青少年和諧相處
首先,父母要對孩子青春期可能會出現的問題有個清楚的認識。
比如、青春期的孩子是多元性和矛盾性的,有時樂觀、有時悲觀;有時內向、有時聽話;有時愛朋友,有時嫉妒朋友。孩子青春期會有不同的自我出現。發展心理學認為,青春期階段的首要任務就是會處理不同自我之間的關系,會認識到不同的自我,并能很好得把自己融合成一個完整的“自我同一”。
其次,當孩子有問題或者各種情緒時你要幫助他正確認識自我、接納自我。
青春期的孩子大腦在發展,思維也變得更加多元化了;情緒也在爆發期,激素也在不斷調整,各種情緒都在強烈地發揮作用。要讓孩子自己去體會、感受、消化情緒直到慢慢減弱。青春期的孩子也很敏感,我們要幫助孩子面對成長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并得到正確的認識。
再次,青春期也是孩子心理和思想逐漸變成熟的一個階段。
我們家長要用積極的心態看待這件事情,把這當成陪伴孩子學習和成長的機會,利用這個契機幫助孩子正確地面對這個年齡階段的“叛逆期”。并根據孩子的性格,傳授一些你的過來人經驗的技巧和方法,引導孩子積極對待并用平穩的心態度過這個時期。
最后,對于處在青春期的孩子,父母與之相處時一定要用心傾聽孩子,關心孩子的感受,做到真正與孩子共情。
父母少用自己的標準評價孩子,要用你的心、你的眼睛去看和感受孩子。當孩子有情緒時,你要去傾聽你、理解他,讓孩子的負面情緒得以表達和發泄,幫助他正確認識自己的情緒,同理他,真正和孩子做到有效交流,讓孩子通過與你的交流思想變得更加深刻和全面。引導孩子看到不同的自己、欣賞不同的自己,學會與不同情緒狀態下的自己相處,接納自我,最后形成內心融合、同一的自我。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