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與班主任建立良好的溝通渠道,與其交談時要表現出友好和尊重,讓他感受到你對孩子的關心和情感。與班主任分享孩子的情況,包括孩子的學習情況、興趣愛好、性格特點等,讓班主任更了解你的孩子,從而更好地關注他。
跟班主任怎么溝通孩子情況
制定明確的溝通計劃
與老師的有效溝通需要有明確的目標和計劃。您可以提前與老師預約時間,確定會面或通話的具體內容,以確保雙方都能有充分的準備。
創造良好的溝通氛圍
在與老師交流時,我們盡量保持積極、開放的態度。首先,尊重老師的專業知識和教育理念,對老師的工作給予肯定,建立起積極的溝通關系。這樣不僅能夠增進彼此之間的理解,還能為孩子的學校生活帶來更多的關注和支持。
善于引導話題
與老師交流時,可以巧妙地將熱點話題引入對孩子學校情況的討論中。例如,可以就某個社會事件引發的教育問題詢問老師的看法,學校的做法,再分享自己孩子在學校的相關經歷或觀察。
主動了解學校活動
學校的各種活動和課外項目對孩子的發展至關重要。主動了解學校的活動安排,參與家長會和親子活動,與老師以及其他家長建立聯系,將有助于您更全面地了解孩子在學校的表現和成長。此外,積極關注學校通知和周報,掌握孩子的課程表、作業要求和考試安排,及時跟進孩子的學習進展。
家長和老師溝通時要注意什么
家長們要敢于和老師溝通,也要善于和老師溝通。那家長和老師溝通的時候要注意什么呢?
1、注意方式
一些家長一和老師溝通就是:我的孩子為什么坐在最后一排,我的孩子怎么在學校受傷了,或者老師都不稱呼,直接發一條消息:你叫XXX下來拿東西。這些質問、命令的語氣往往會讓老師覺得非常不舒服。老師也是千千萬萬的普通人,也和大家一樣,有喜怒哀樂。家長們可以將質問或命令改為詢問或請求,例如:孩子坐最后一排,你可以和老師說:“老師,最近班級是不是換位置了?”再和老師進行下一步的溝通。家長們的禮貌得體,會讓老師覺得自己能得到尊敬,從而有更強的職業認同感。
2、注意時間
上班期間,老師一般會很忙,特別是學校舉行活動的時候,老師們會忙得連上廁所的時間都沒有,這時候,如果不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家長們可以考慮等老師下班后再反映。
3、說具體的事情
放學的時候,家長們會詢問老師:“老師,我家孩子今天表現怎么樣啊?”這個問題太寬泛了,老師除了回答挺好的,也不知道怎么回答。如果能詢問一些具體的問題就更好了,例如:老師,我孩子今天上課舉手回答問題了嗎?我孩子今天的書寫工整嗎……一些具體的問題,老師能更準確的回答,同時也能更好地反映孩子的學習情況,家長也能更有針對性地配合老師的工作。
4、真誠認可老師
孩子需要老師的認可和鼓勵,其實老師也需要家長、孩子的認可。特別是一些剛走上工作崗位的老師,剛開始總是會對自己產生懷疑,如果這時能得到家長、孩子的認可,一定是對老師最好的褒獎。我們班級來自韓國的小朋友,一年級從不和老師交流,現在能主動到辦公室和我反映情況了,他的行動就是對我的認可。他的家長經常和我說:“孩子勇敢了很多,經常說學校的事情,謝謝老師總是鼓勵他。”家長對我的認可,也讓我對工作有了更多的熱情。
5、有些事情可以讓孩子自己處理
老師們經常會收到家長的消息:孩子什么東西忘記帶了,麻煩老師叫孩子去拿一下,或者麻煩老師提醒孩子喝水、穿衣服等。這些問題其實孩子可以自己處理,例如東西忘帶了,就讓孩子接受忘帶的后果,讓孩子吸取教訓,以后還能改掉丟三落四的毛病。提醒孩子喝水、穿衣服等,其實在家就可以提醒孩子,培養孩子的自我獨立能力,而不是事事要老師去操心。這樣的“過度溝通”,會讓老師疲于應對。
哪些話是不適合在老師面前提的
1、我家孩子的爸爸在某某地方工作,實在抽不出時間管孩子,麻煩老師多管管。
這句話有點故意在提孩子爸爸的工作,有點在暗示孩子爸爸的社會地位,無非就是想讓老師多給些照顧。
另外,老師要管的學生那么多,要是每個家長都麻煩老師多管管,估計老師是管不過來的,對于這些話聽多了也覺得煩。
2、老師幫我家孩子調個靠前的座位吧。
這句話估計很多家長都說過,但有沒有作用大家都懂得。其實,這句話根本不用說,因為座位都是每個月或者兩個月調換一次,而且基本是按身高排的,除非一些特別調皮的孩子,老師在勸說無效時就會讓他們坐到角落或者最后一排。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