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控制不住對孩子發脾氣時可以到外面走一走,盡量的讓心情放松一下,緩解一下,學會自我控制情緒,也要互相體諒孩子的心情,也可以跟孩子到野外去感受一下大自然,放下心情來,不要過度的緊張,對孩子發脾氣。
控制不住脾氣老是對孩子發火怎么辦
1、學會冷靜
情緒很不好的時候,要告訴自己先冷靜,讓自己離開孩子一會兒。給自己一點時間和空間,嘗試慢慢調整,等到不再想對孩子發火,情緒完全好了之后,才來和孩子溝通。
也許一開始會覺得忍不住,比較困難,但是要嘗試使用這個方式盡量讓自己冷靜下來,慢慢的就不會再總是對孩子進行情緒暴力了。
2、接納孩子的不完美
很多父母對孩子情緒暴力,主要是因為感覺自己為他付出太多,但是孩子的表現卻總不能達到自己的期望,總是不盡如人意。其實更多的時候是家長對孩子要求過高,總是看不見孩子的優點,卻盯著孩子的缺點不放。
每個人都有缺點,孩子當然也不例外,作為爸爸媽媽,雖然都會期望自己的孩子是最棒的最優秀的,但是也要接受孩子的不完美。只有從內心深處接納了孩子的不完美,遇到孩子做錯事或者未達到自己期望的時候才會不那么焦慮,不那么想發火動怒。
3、用語言和行動表達愛
情緒暴力對孩子的傷害非常大,如果孩子一直感受不到愛,孩子會認為爸爸媽媽生自己出來就是為了發泄情緒。除了要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緒之外,還要用語言和行動讓孩子感覺到爸爸媽媽對他的愛,比如可以經常對孩子說:“寶貝真棒,媽媽很愛你。”之類的話。
或者經常擁抱孩子,夸贊孩子的優點,給孩子送禮物,嘗試了解孩子的感受等。讓孩子感受到爸爸媽媽的愛,孩子才會變得更加自信,更加陽光。
家長為什么總是控制不了自己的脾氣
1、對孩子的期待過高
很多父母都抱著的“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心態,希望孩子是卓越的、優秀的。如果對孩子的期待是A,他們只做到了B甚至沒做,父母就會指責、批評孩子。
2、家長內心的恐懼感
滿大街的早教班、繪畫班、舞蹈班等印證了中國父母的焦慮,這種焦慮源自內心的恐懼: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怕孩子不如別人家的聰明、怕孩子“十八般武藝樣樣不精通”、怕孩子適應不了競爭激烈的社會……
3、負面情緒的不良傳遞
孩子放學回家把作業落在學校了,媽媽沖他大吼:“你怎么像你爸爸一樣,整天丟三落四!”其實,媽媽只是為爸爸的粗心大意失望,卻把這種失望傾瀉到孩子身上。她對孩子發泄的,是對丈夫的不滿。
很多父母因為其他事煩躁、郁悶,這時只要孩子稍微不順心,就把這種情緒傳遞給孩子,給孩子帶來了傷害。所以,作為家長為了孩子能夠更好的成長,一定要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緒,以免對孩子造成不良影響。
家長應該怎么做來正確地教育孩子
1、和孩子做朋友,不采取過激行為
正確地教育孩子就要放下姿態,主動和孩子做朋友,而不是一直表現得高高在上。家長要經常與孩子進行深入、親密的交談,傳遞出自己對孩子的愛。
此外,當孩子犯錯誤時,家長們要首先平復自己的情緒,切忌對孩子采取過激行為,不論青紅皂白先來一陣棍棒教育,而是要心平氣和地幫助孩子分析、解決問題。粗暴地對待孩子不僅無法讓他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并加以改正,還會讓他們內心留下陰影,性格也變得偏激。
2、多給孩子一些陪伴
任何人都代替不了父母的愛和陪伴,只有在爸爸媽媽的精心教導和陪伴下,孩子才能受到更好的教育、養成良好的習慣。可是在現實生活中,很多父母迫于生活的壓力,不得不讓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過來幫忙看孩子或者直接將孩子留在老家。這樣的話,父母無法給予孩子足夠的陪伴,會對他的成長造成不良影響。
因此,父母要更加用心地對待孩子,平時多和他們溝通、交流或者多視頻、打電話,及時了解他們的生活和學習情況,讓他們感受到即便爸爸媽媽不在身邊,也依然在關心和愛著自己。
3、家長要做好榜樣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一言一行都會給孩子造成潛移默化的影響,因此家長必須以身作則,給孩子樹立一個良好的榜樣。有很多書香世家就是如此,父母素質高、德行好,孩子自然而然也很有教養。相反,如果在一個烏煙瘴氣的家庭環境中長大,孩子也很難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4、學會尊重孩子
孩子雖然要依附于父母成長,但他們也是一個獨立的個體,需要別人的尊重,比如:尊重孩子的興趣——興趣是不斷激發孩子創造力的內在動力,當孩子表現出對于某一方面的興趣時,家長切忌扼殺,而是要進行鼓勵,讓興趣助力孩子學會一項新技能;
尊重孩子的人格——當孩子犯錯誤時,家長也不要過度責罵,而是要幫助他意識到錯誤,并指導他們進行改正,避免下次再犯;
尊重孩子的意見——當家庭中需要作出重要決定時,別忘了問問孩子的意見,尤其是關系到他們身的決定。這樣,孩子才能感覺到被尊重,以后也能成長得更加自信和優秀。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