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平時和孩子溝通一定要注意言辭,不要居高臨下,也不要低聲下氣,做到平等,尊重的原則。多從心里關心他,不要過多的嘮叨,平時看看孩子都喜歡什么樣的活動,多和他溝通,盡量了解他的愛好并尊重。
小孩子青春期怎么引導
1、給予肯定
告訴孩子你已經長大,有了獨立地考的能力,有些事情可以自己做決定了,把信任和權利交到孩子的手里,讓孩子學會運用權利,在這個過程中父母也更加信任孩子,當父母給予孩子權利和信任時,孩子會感覺到被認可,被尊重,從而愿意和父母敞開心扉。
2、學會理解
進入青春期的孩子會產生羞澀感,而且不懂得如何表達自己的感受和需要,不懂得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緒和行為。作為父母,要多理解孩子,多問孩子的意見和感受,慢慢引導孩子學會表達自己的感受和控制自己的行為。
3、話要少,點到為止
青春期的孩子有生理和心理需求的變化,即便孩子做的在怎么糟糕,學會點到為止即可,不要講長篇大論的大道理,管住自己的嘴。
4、多觀察,少干涉
孩子長大有自己的的思想,父母要做到平時多觀察,注意孩子的言行舉止,如果發現問題及時和孩子溝通。
5、足夠的支持
無論孩子做什么,父母應該做孩子的靠山,成為孩子的精神支柱。試想一下,如果自己的父母都不能理解自己,那么孩子的內心該多么痛苦。
青春期孩子的心理需求
1、朋友的交往需求
到了“青春期”,孩子即將面臨真正的獨立。這個時候的他們將伴隨著這個時期的臨近而進入到全新的世界。從思維方式、學習習慣等行為上都會發生變化。
這個時候他們有交往朋友的需求,以往的時候都是依賴父母,可是到了青春期,他們則更渴望接觸朋友。他們會建立自己的朋友圈,甚至有朋友之間的共同話題。
2、合理的物質需求
人的生活離不開物質需求和精神需求。到了青春期的孩子,他們對物質需求會更理智。不會像小的時候一樣,見什么要什么。這個時候他們會有篩選,需求也會趨于合理化。
會出現從眾的心理,這種心理能讓他們擁有安全感。也能使其得到朋友的認同,他們開始彰顯自己的個性,喜歡按照自己的想法來打扮自己,心中對自己有了明確的定位。
3、對異性關注的需求
進入“青春期”的孩子,他們對異性也開始有了正確的認知和區分。這個時候他們,會對身邊的異性留意,并且會發現外在的不同。但這種關注只停留在顯而易見的外表上。
偶爾會對身邊的異性進行談論,或者品頭論足。從最開始的不好意思,到后面的打打鬧鬧,使其都是趨于好奇心,這個時候他們還不懂什么是愛情。感情和單純,只是簡單的認知而已。
父母在教育青春期孩子時要做到以下這兩點:
1、尊重與平等
尊重是縮短父母與孩子之間關系距離的法寶,青春期的小孩已經逐漸成長為大人,所以家長們就需要從以前的那種“由上至下”的溝通、引導方式,轉變成更加平等的對待方式。尊重孩子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與孩子之間建立起一段健康、溫暖的親子關系。
2、理解與信任
孩子的青春期需要個人的成長空間,需要有自我個性的發展,這都是需要父母建立在理解與信任之上才能有良性的發展。而孩子需要的獨立空間,父母們的放手也同樣在于對孩子的信任,讓孩子擁有足夠的自我決策權,讓孩子能學會對自己的人生負責。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