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作業的目的是練習,培養更多的是孩子的習慣。習慣如果沒有培養好,即使能完成一篇應付老師的作業,既浪費了時間,又會導致拖拉,心不在焉,叛逆父母的毛病。所以要幫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
小孩不寫作業家長要怎么做
如果孩子不寫作業,個人感覺要分開看,先看孩子年齡大小,區別對待。
如果年齡較小,還不懂事,可以細心引導,讓孩子與那些會學習會寫作業孩子多接觸、多交流,溝通情感,使他們成為好朋友,當受到他們的潛移默化,其良好的行為舉止自然就是孩子自己學習的榜樣。
如果年齡大一些,引導需要得法。盡量做到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不斷地幫助孩子改正自己缺點,多多的在他的身上閃光點,只要有一點點進步,就要及時進行表揚和鼓勵,不要一味地訓斥。另外根據孩子的性格,也可以對自己的孩子進行軟硬兼施進行教育,不要過度的嬌生慣養或溺愛。過度的嬌生慣養或溺愛會導致不堪設想的后果。
當然,孩子是父母的復印件,我覺得寫作業這事也可以通過父母的言傳身教對孩子施加影響,比如父母在家經??纯磿?、寫寫筆記等等,會給孩子帶去正向的積極引導,這樣做,效果應該會更好一些。很難想象父母很懶惰從不學習,孩子會很熱愛學習,家長一定記住:要想孩子優秀,家長一定是給孩子做出了榜樣和師范作用,而不是單方面苛責孩子。
家長陪孩子做作業4步走
1、預估:讓孩子先預估完成每門功課的時間,讓孩子根據自己的時間安排進行,到點家長要及時提醒,如果沒按時完成,幫助孩子尋找原因,究竟是分心,拖拉,遇到難題,還是題量太多等。
如果是分心,問一問孩子分心的原因,做作業時是否有別的因素干擾,幫助孩子排除;如果是拖拉,給孩子一定的緩沖時間繼續完成,給孩子設定一些獎勵,激勵孩子盡早完成!
2、檢查:等孩子完成一門功課的作業后,給他一定的時間自己檢查,控制在5-10分鐘之內。如果孩子確定自己完成無誤之后,家長收好作業,進行仔細檢查,觀察孩子做作業過程中的問題。
3、安排休息:根據孩子課業負擔情況,合理安排做休息時間,讓孩子從不同學科中轉換思維,休息的間隙可以給孩子準備點水、牛奶、水果等,進行一定的鼓勵。
4、總結:在檢查完孩子的所有功課后,如果孩子完成得好,即時表揚,點明孩子完成得好的地方、可以繼續進步的地方;
如果出現錯誤,一定要耐心幫孩子進行錯題分析,是審題有誤?粗心算錯、寫錯?不理解概念?還是不會運用公式?對癥下藥才能不斷提高作業正確率!
如果是因為粗心而出現錯誤,可以給孩子設定一些小懲罰,比如減少玩樂的時間、罰孩子做點家務或者做點體育活動等。讓孩子牢記檢查的重要性。
如何提高孩子做作業效率
1、家長自己要建立效率思維,為孩子以身示范
在完成作業這件事情上,不但需要孩子自己的努力,更需要家長潛移默化的正面影響。在效率思維的培養和建立上,父母的良好示范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換句話說,孩子是否能夠建立效率思維,重要前提就是父母自身是否具有效率思維的概念。
如果家長自己能夠合理規劃自己的生活和工作,那么在和父母朝夕相處之下的孩子,自然也會效仿父母,積極主動地完成作業。
2、明確時間概念,掌握提高時間效率的基本原則,合理控制好時間
正處在小學、初中階段的孩子,他們在時間管理上不如成年人,對時間概念比較模糊。因此,我們要把教育重點放在讓孩子建立對時間和事物的基本概念上,幫助他們掌握一些提高時間利用效率的基本原則,合理控制好自己各項活動或者學習任務的時間。
這里以寫暑假作業為例,很多孩子可能會覺得,暑假我先好好放松,等快開學的時候我再寫作業也不遲。抱有這種想法的孩子,多半是時間概念模糊,他們誤以為自己可以用一周或更短的時間完成暑假作業,但實際上大多數孩子都難以做到。
孩子領到暑假作業之后,家長可以先和孩子一起快速“掃描”一下暑假作業的內容,對暑假作業有一個大致的了解。然后確認完成每門學科的暑假作業所要花費的時間。接下來就是家長要和孩子一起制定暑假作業完成計劃,目的是要讓暑假作業完成進度合理安排在整個暑假期間,而不是等到臨近開學了再去完成。
3、教會孩子如何在小事上節約時間的能力
在很多時候,孩子的時間都是浪費在一些無足輕重的小事情上,比如在寫作業時,不是找不到課本,就是找不到文具,或者是剛做一會兒作業就要喝水或上廁所等。以往家長在面臨這種情況時,常常是幫助孩子去查找,但這絕不是一種好方法。面對孩子的這種情況,家長一定要提前教會孩子如何在小事上節約時間的能力。
當孩子一次次找不到課本文具的時候,如果家長每次都幫助孩子查找,久而久之,孩子就會形成一種依賴父母的習慣。家長與其一次次地去幫助孩子,不如一勞永逸,提前教孩子學會“物有定位”,讓孩子知道如何把課本、文具、作業本、試卷、復習資料等分門別類地整理出來,放在固定的位置,方便隨時取用。
當孩子沒寫兩行字就想喝水或往廁所里鉆的時候,不如提前對孩子“約法三章”,在寫作業之前上好廁所、喝好水,再開始把精力全部集中在寫作業上面,不能隨意中斷寫作業。當孩子在這些小事情上浪費的時間越來越少,就開始慢慢形成效率思維。
4、讓孩子由易到難完成作業
所謂由易到難,也就是做作業先做會做的,最后再做難的。有不少孩子只知道投入,卻不會根據作業的難易程度合理分配時間。因此,我們要讓孩子形成一種概念,就是由易到難,遇到不會的題目先圈起來,盡量避免遇到難題就在那里死磕的情況,時間就在死磕中不知不覺地過去了,勢必會影響作業的正常完成。
等孩子把所有會做的作業都做完以后,再回過頭來完成難做的題目。這樣既能讓孩子保質保量地完成作業,又能合理控制好寫作業的時間。
5、做到勞逸結合,達成高效學習的目的
有的孩子總是抱怨作業多,越是抱怨,就越是不知道從何下手,做作業時也更容易出錯。這是一個惡性循環,長此以往,孩子就會養成三心二意的壞習慣,很難認真地把一件事從頭到尾地做完。
為了避免出現這種情況,家長可以讓孩子學會自我檢查。在孩子專注地做完一門學科的作業后,讓他返回去檢查作業??此茩z查作業延長了整體做作業的時間,但是,檢查作業可以幫助孩子更加高效、高品質地去完成作業,之后無須返工,這樣反而節省了很多的時間。
家長應該讓孩子學會壓縮時間、勞逸結合,一次只做一件事。孩子做作業的時候,家長可以先幫助孩子合理規劃一下時間,根據各學科的作業量規定各門學科要花多少時間。這樣分成幾個時間段,讓孩子有時間概念,學會在專屬的時間里專注地做好一件事情。
6、家長要了解孩子做作業低效的具體原因,并對癥下藥
每個孩子的成長都有差異性,如果孩子做作業效率不高,我們應該仔細分析其原因,并對癥下藥。如果是孩子基礎太差的原因造成的,家長可以及時幫他查缺補漏;如果是孩子的專注力欠缺的原因造成的,家長可以幫助他排除干擾,提高他的注意力等等。
此外,家長還要引導孩子規劃好自己寫作業的時間,提醒孩子注意時間,把控好自己寫作業的速度和節奏。當我們家長能從環境,心理和生理等原因找到孩子效率低的根源時,其實問題就已經解決了一大半。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