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孩子在學習理科類的科目中最離不開的就是計算這項能力,即使是文科中的地理和政治有時也是需要進行運算的。但是有的孩子對于這項能力的掌握并不好,可以說是有些差的。為了不影響孩子成績的提高,那么家長就要來看一下計算能力差的改善方法才行。
孩子計算能力差改善方法
第一,每一道題做錯了都有做錯的原因:公式使用不熟練,忽視了函數的值域,去絕對值忽視正負符號,三角函數變形生疏……孩子需要將錯誤的題目分類整理好,再進行專項訓練。
每種錯誤類型,連續找十道類似的題型進行訓練,基本上可以克服,比起盲目的刷題,效率天差地別。
第二,很多家長和孩子都認為計算題容易,認為只要公式、法則記得準,這個題必定能得分。但現實情況是,往往越容易的題失分率越高。
這主要是因為同學們太輕敵了,對這種題過于自信,導致運算失誤。所以,在學習上來不得一點大意,越是簡單容易的題,越要高度重視,爭取在考試中做對答全拿滿分。
第三,孩子經常算錯問題,往往是因為他們的學習習慣不夠好。因此良好的學習慣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建議家長從小開始讓孩子養成以下一些好的習慣。
要認真審題,要求孩子看清題目中的每一個數據和運算符號,避免抄錯數字、符號等不應該出現的錯誤。
在計算過程中,要求書寫整齊清潔,格式符合要求,計算正確合理。更要要求孩子做到書寫整潔,格式規范,計算正確、迅速,方法合理、靈活。
孩子計算經常粗心犯錯,可能是以下幾方面原因:
1、不良的心態造成
部分孩子認為計算題太多了,產生了“畏懼心理”:怎么這么多題呀,100題得要做多久啊!當ta心態發生變化,就容易趕工,經常出現看錯題目,看錯符號的情況。
部分孩子輕視計算,因為平時做得太多了,好像反反復復都是那些題目,沒有什么新意。這部分孩子主動集中注意力的能力弱,經常走神。
2、計算功底差
計算的基本功很重要,如果我們把計算能力當做一棟大樓,那么簡單的計算實際上是大樓的底層,難的計算是高層。如果底層出現了問題,那么高層就容易出現問題。
計算中需要用到以下幾個基本部件:
口算基礎部分:10以內的加減法口算,20以內的加減法口算,100以內加減法口算,表內乘除法。
基本規則的積累:比如豎式書寫的規則,最好需要懂得原理。很多孩子各種運算的規則弄混了,這樣必然會導致經常犯錯。
3、不良的計算習慣:
字跡潦草,格式不對,或者是書寫混亂,這些習慣都是因為心態不端正引起的。而且一旦變成了書寫習慣,那么往后都可能帶來不好的影響。
還有些同學則極度排斥演算紙,總想口算解決問題,這就導致了很多不該出錯的地方丟分。
要想調整好孩子的計算,家長一方面不能心態太急,要有些耐心;另一方面也要根據孩子具體的情況,制定相應的策略。
千萬不要簡單的使用“題海戰術”。有很多孩子練著練著,不但計算沒有變好,反而越來越煩躁,錯誤更多,最后對數學徹底失去了信心和興趣。
數學怎么才能學好,至少要堅持這三個步驟!
1、重視解題步驟
數學大題的解題過程都是按照步驟得分的,因此萬萬不可隨意糊弄過去,這次同學們可能不在意,但當成績出來之后,才知道后悔就什么都晚了。
所以在課上對于老師講的規范答案孩子一定要記下來,這樣也好作為日后自己解題時的標準步驟,讓自己盡量不丟分,這才是高效的學習方法,不丟分多得分。
2、作業要認真對待
家長要養成孩子先復習后作業、先思考再動筆的好習慣,這樣他們就能做會一類題領會一大片。同時作業書寫規范化,作業訂正自動化。即做作業要態度認真、書寫規范,作業做完后要自覺檢查。
做作業時還要培養良好的審題習慣,學生在解題中出現的許多錯誤,往往并非是缺少必要的知識,而是缺乏必要的審題習慣和審題技能。
從低年級起,家長就要引導學生建立解題的基本程序,如審題--列式--計算--驗算--作答等,把審題擺在解題過程的第一位。對于高年級學生則要求整體把握題意,逐詞析義,以求審題準確無誤。
3、課前預習能提高聽課的針對性
孩子在預習中發現的難點,就是聽課的重點;對預習中遇到的沒有掌握好的有關的舊知識,可進行補缺,以減少聽課過程中的困難。
這樣有助于提高思維能力,預習后孩子要把自己理解了的東西與老師的講解進行比較、分析即可提高自己思維水平,而且預習還可以培養孩子的自學能力。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